[摘要] 目的 探讨正畸联合修复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修复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咬合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2.86%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咬合功能均改善,观察组最大咬合面积(218.64±36.38)mm2、最大咬合力(25.42±8.35)kg均高于对照组(176.72±28.56)mm2、(17.61±7.13)kg,咬合力不对称指数(15.27±8.23)低于对照组(23.68±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齿排列整齐、后牙咬合良好、前牙覆颌与覆盖良好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有助于矫正患者牙齿,提升咬合功能,改善牙齿美观,效果高于单纯修复治疗。
[关键词] 牙列缺损;牙颌畸形;正畸;咬合功能
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其中牙列缺损是指牙列部位缺失,主要与颌骨病、根尖周、牙周等因素有关;牙颌畸形是指牙齿参差不齐、牙向前突出等,与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可影响患者发音、咀嚼功能及美观,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1-2]。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修复手段,但存在外形不匹配、修复体制作困难等问题,致使疗效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故寻找合适的修复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3]。本研究旨在探讨正畸联合修复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咬合功能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0.57±4.24)岁;牙列缺损位置:13例前后牙缺损,15例前牙缺损,14例后牙缺损;牙颌畸形位置:9例后牙锁合,18例闭锁颌,10例单颌前突,5例其他情况。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1.06±5.13)岁;牙列缺损位置:11例前后牙缺损,16例前牙缺损,15例后牙缺损;牙颌畸形位置:7例后牙锁合,15例闭锁颌,12例单颌前突,8例其他情况。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无牙隐裂、根尖周炎等其余口腔疾病者;②首次接受矫治者;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者;②牙槽骨异常者;③精神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修复疗法,具体方法:详细检查患者的牙体及牙周状况,依据牙齿缺失的数量、位置挑选合适的修复方案,对患者实施烤瓷冠固定修复,精确测量牙列缺隙大小后,精确定位,取印模,根据患者需求调节烤瓷冠,试戴烤瓷冠,调节牙合,若试戴效果良好予以黏结,完成修复。观察组实施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具体方法:先实施正畸治疗,对患者口腔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对患者头颅侧位片及全口曲面断层片实施X线摄取获得研究模型,依据模型分析,制定正畸方案。正畸过程中使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正技术,通过压低过长对颌牙合开拓缺失牙间隙等对竖直基牙合集中间隙部位具体治疗,促使前牙覆牙合正常、牙列排列整齐满意后即可实施修复疗法,方法同对照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
1.4 观察指标 (1)疗效[4]:①优:复体与同名牙可相互匹配,修复体与邻牙存在正常接触部位,正畸稳定,牙齿功能正常;②良:修复体与同名牙基本可进行匹配,正畸存在松动,牙齿功能基本正常;③差:修复体与同名牙不匹配,牙体位置稳定性差。(2)咬合功能: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测量患者的最大咬合接触面积、最大咬合力及咬合力不对称指数。(3)美观效果:记录患者牙齿排列整齐、后牙咬合良好、前牙覆颌与覆盖良好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 咬合功能 治疗前,两组咬合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咬合功能均改善,观察组最大咬合面积、最大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咬合力不对称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ng)
注:a表示同组间与治疗前相比,P<0.05
2.3 美观效果 观察组牙齿排列整齐、后牙咬合良好、前牙覆颌与覆盖良好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png)
3 讨论
口腔疾病的显著特点是一种病症引发多种病症,其中牙颌畸形是常见的牙列缺损并发症,因牙齿出现参差不齐而导致牙列缺损的矫治较为困难,单纯的烤瓷冠修复虽然可矫正缺损,但却无法矫正牙颌畸形,导致美观效果差,且牙齿功能无法恢复完全[5]。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优良率较高,最大咬合接触面积、最大咬合力较高,咬合力不对称指数较低,牙齿美观效果较高,表明正畸联合修复有助于矫治牙齿,提高咬合功能。正畸是通过矫正装置来调整上下牙齿、牙齿与颌骨间的不正常关系,通过内部或外部矫治器对牙齿、牙槽骨及颌骨施加适当压力使其向既定方向生理性移动,从而达到矫正畸形的作用。正畸的主要作用基础有3点:①牙槽骨是人体骨骼最活跃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矫正时,可通过破骨与成骨的生理变化达到平衡;②牙骨质具有抗压性,对其进行正畸施力时较少出现牙骨质吸收;③牙周膜内环境具有较高稳定性,正畸完成后,牙周间的宽度、牙周膜和牙槽骨等连接可逐渐恢复正常[6]。在实施修复前进行正畸治疗,其主要优点可促使牙齿矫正至正常位置,从而去除病理性因素,同时矫正完成后可扩大修复范围,降低修复体的制作难度,提升匹配度,保障修复体的稳定[7]。在实施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3点:①治疗前全面观察患者间隙分布、前牙错位和缺牙状况,在保障美观的前提下,制定针对性的正畸和修复治疗计划;②对于中线偏斜、错位、前牙扭转等情况的患者,使用正畸矫正效果较差者,需外科手术配合正畸治疗;③对于深覆颌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能预留过大的间隙[8]。但本研究因纳入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局限性较为明显,故需大样本量研究以进一步证实结果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有助于矫正患者牙齿,提升咬合功能,改善牙齿美观,效果高于单纯修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郭斌,南海涛,孙雷,等.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疗效美观效果及对牙齿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10):1598-1600.
[2] 伏娟.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204-205.
[3] 赵军.口腔正畸联合种植修复对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的疗效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37(5):342-344.
[4] 赵红军.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70-71.
[5] 于航,胡敏,张袆,等.功能(牙合)因素对正畸长期稳定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5):909-912.
[6] 刘学,郑立舸.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8):1522-1524.
[7] 吴秉,徐春华.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9):1200-1203.
[8] 翁宁.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60例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1):1883-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