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为语文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刍议特殊学校低段朗读训练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期   作者:王婷媛
[导读] 朗读素来是语文课堂中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摘要:朗读素来是语文课堂中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贯彻朗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口语表达,深入理解课本中的知识,锻炼自身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而在特殊学校中,朗读这项教学环节有别于普通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学生特殊生理条件素质的限制,特殊学校低段朗读训练面临着较为困难的教学局面。同时,缺乏科学合理的朗读教学体系,也使得特殊学校的低段朗读训练问题迟迟得不到完善。
关键词:语文课堂;特殊学校;低段朗读训练
        朗读是将文字有效转化的重要途径,是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流程,然而特殊学校的朗读教学是较为困难的,大部分学校教学能力只能满足低段朗读教学的需要。但低段朗读同样需要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才能够落实好语文课堂低段朗读的教学工作。本文旨在针对特殊学校低段朗读训练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局限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策略以助力低段朗读训练的顺利开展。
        一、解读特殊学校低段朗读训练的教学困局
        特殊学校开展低段朗读的最大困难在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学生由于自身生理原因使其对朗读过程中的音节辨别、准确发音、语音意识等处于较为薄弱的环节,导致特殊学校在进行语文低段朗读工作时处处碰壁,无法顺利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尽管特殊学生的生理机制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只要经过长期科学合理的教学训练,同样能够完全掌握语文朗读的相关技能。另一方面,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许多教师不具备足够的教学耐心和信心,认为低段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不切实际、无法实现的,如此错误的教学观念伴随教师的教学过程,自然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并且在实际教学中,特殊学校的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特殊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案的设计,固然使得普通的朗读训练无法满足特殊学生朗读教学要求,也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低段朗读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当、方法错误的问题,对语文课堂朗读训练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明晰特殊学校低段朗读训练的教学特点
        1、教学方略针对性更突出
        特殊学校开展语文低段朗读,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应具备一定的针对性。普通的朗读训练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存在一定层次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时,应尽量通过简化流程、提升效率的方式完善低段朗读的教学体系,让教学更加适应于特殊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教师应在课前准备阶段,对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相关情况进行具体、全面的调查,在设计教学的阶段,要以相关资料作为施教准备的根本依据,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吸引性,为学生设计适合的、科学的教学方案,以此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提升语文课堂低段朗读训练质量和教学水平。
        2、教学管理合理性更重要
        通过新闻报道可了解到,在个别特殊学校存在教师以极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学,对学生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教师在低段朗读教学训练中,要把握严格的尺度和管理的松紧,遵循正常教学的秩序和规律,避免极端教学状况的发生。特殊学校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与普通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别,特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加脆弱,情绪管理水平不足,教师在实际过程中应当掌握教学管理的分寸,让学生处于较为平和、自然的教学环境下开展低段朗读训练,以恰当的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从而有效避免极端的管理方式对学生内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三、探求特殊学校低段朗读训练的教学策略
        1、语音起步,以发音训练树立学习信心
        发音训练是朗读训练中不可避免的环节,也朗读教学的首要流程,而作为特殊教师针对学生的发音训练进行准确的指导。

但由于不同学生生理素质存在的差异,以及每个学生在进行语音训练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率有所区别,故而发音训练无法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统一的步调中开展训练,训练的实际效果也有不同的呈现。部分学生可能无法接受低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抱着支持和理解的态度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朗读训练起步阶段树立信心。
        比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在发音训练环节止步不前,而重复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焦躁不安的负面情绪。身为教师,我首先对相关学生开展安抚工作,镇定学生的情绪,同时引导学生继续发音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赞美,增强学生语音学习的信心和把握。另一方面,笔者采取“一对一”教学方式,为每个学生纠正发音的缺陷和不足,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发音,快速掌握技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
        作为朗读训练的首要环节,发音训练是学生建立发音意识,树立学习信心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此阶段应具备充分的教学耐心和信心,针对每个学生全面开展细致教学,帮助学生扫除发音路径上的困难和障碍,让学生以信心饱满的昂扬学习态度面对日后的朗读教学。
        2、重视差异,以手势语言辅助朗读训练
        特殊学生生理的特殊性以及个体间存在的较大差异性,使得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切忌一概而论,对学生应开展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教学模式,选择与学生情况相符的教学方式提升朗读训练的实现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口语训练,让学生在课时课后的口语训练中提升“说”的能力,通过口语训练辅助朗读训练,同时配合相应的手势使用,帮助学生降低训练的难度,提升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实际教学环节当中,笔者将朗读训练转化为口语训练,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增加使用口语的频率,从而积累相关的技能、培养相应的语感。另一方面,我在口语训练中融合手势辅助,引导学生在口手相互配合中展开朗读实践。手语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对语音的死记硬背,有效降低学生训练存在的遗忘率。在手语的使用中我更加注重以口语为主要引导,从而防止在训练中学生过于依赖手势语,而导致朗读训练不充分的情况发生。
        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寻求可替代、辅助的工具配合朗读训练的开展,让学生能够更加快速适应教学进度,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朗读训练的提升。
        3、积极创新,以寓教于乐完善教学体系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增加朗读训练的趣味性和可持续性,让学生在较为生动的课堂活动中提升朗读训练的高效性。趣味性方面,教师可以在朗读训练中渗透游戏教学,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提升训练的效率,减轻学生的压力;可持续性方面,教师要不段扩充、完善教学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我在设计教学具体环节中,积极渗透游戏教学的方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力。在实际的朗读训练中,我采用朗读接龙的游戏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以竞赛的模式开展朗读训练,使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朗读训练实践中。同时,在训练内容方面,我不断在网络中寻求更加合适、科学的资料以供学生进行训练,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增设相对应的层次化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学生的朗读训练。
        由上述案例可知,特殊学校低段朗读训练的内容和形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逐步完善教学体系,以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致,同时强化训练的可持续性以保证教学稳定进程。
        综上所述,低段朗读训练的充分实践,可以为学生插上翱翔语文天空的翅膀,为特殊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并完善特殊学校课程中的低段朗读训练。



参考文献:
[1]王淼.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与创新研究[J].才智,2020(14):154.
[2]刘志林.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J].文学教育(下),2020(04):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