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妆样”一词,首见于中古汉语时期,后世文献和现代方言口语中也有用例。“妆样”的基本义为“装扮的样式,打扮”,后来引申为“装腔”等含义,并逐渐有了明显的语体色彩。在现代吴语瓯江片中,“妆样”一词还有“样貌,长相”的义项。《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妆样”一词,但收录义项较少。《汉语方言大词典》未收录“妆样”及其相关义项,需要及时增补与完善,才能够保证这两部词典作为权威工具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 妆样 《汉语大词典》 《明清吴语词典》 《汉语方言大词典》 吴语瓯江片
对外在形象的关注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特性,人们通常会通过外在的修饰来达到审美的目的。“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对一个人的外在容貌和装饰的评价,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为评价客体打扮的样式新创词语,将其称为“妆样”。如曹雪芹等《红楼梦》:“孩子从小排上行至大排中出场,唱了一折《比寿》,一折《送金》,一折《双拜月》,两旦的妆样?、关目情形,人人赞美。”
壹引言
从“妆样”的“妆”字的造字法来看,它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解字》:“妆,饰也,床省声。”“饰,刷也。”“妆”和“饰”两字都有对外貌修饰的意思。从词性上来看,“妆”字最早是作动词使用的。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不待饰装(妆)。”、司马相如《上林赋》:“靓莊(妆)刻饰。”由此观之,“妆”作为动词在先秦两汉时期是十分普遍的。而且“妆”最初的字形并非固定的,而是存在多个异体字。如台湾省中央研究院的“国际电脑汉字及异体字知识库”共收录8个“妆”的异体字。其中异体字“装”字比较常见,且在现代汉语中分为不同的用法,但在部分义项上重叠。重叠的两个义项分别是:“1.修饰,打扮;2.假装,故意做作”。虽然两字都具有上述义项,但是侧重点不同。“妆”字在现代汉语中更加侧重于“修饰、装扮”,而“装”字则偏向于“假装,故意做作”。义项上的分工是“妆”、“装”两字曾作为异体字现又互存的基础,但两者依旧可以承担起对方的角色。基于此,由“妆”成词的“妆样”一词,它的义项并不像《汉语大词典》[ 「妆样」在《汉语大词典》第5382页 第4卷 314]中收录的“妆样:打扮的样式,打扮。”那么简单。
笔者借助诸多语料库,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明清吴语词典》等词典,发现“妆样”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古汉语时期。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古汉语、近代汉语[本文采用王力先生对汉语史的分法,即将汉语史分为“上古期,中古期,近代期”。]、现代汉语及吴语瓯江片中的“妆样”一词的义项。
贰中古汉语中的“妆样”义项
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期)为汉语史上的中古期,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妆样”一词使用频率逐渐增加。尤其是到了两宋时期,在宋词作品中“妆样”一词则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妆样”一词是汉语双音化的产物。“妆”字在此之前兼具名词和动词的词性,之后逐渐变成一个构词语素。“妆”在上古汉语时期就有“打扮”的含义,故“妆样”一词有“打扮的样式”的含义较好理解。但“妆样”一词是何时从无到有的?据笔者推测,“妆样”一词大致出现在中晚唐时期,在俗文学的影响下,“妆样”一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换而言之,“妆样”一词很可能来自于口语,作为世俗文学的“唐传奇”,为了和民间接近,自然需要吸收“妆样”一词,最终成为一个正式的书面语词语。唐僖宗朝诗人孙棨在《赠妓人王福娘》一诗中有“谩图西子晨妆样,西子元来未得如。”的诗句。在这里“妆样”一词就是“打扮的样式”。唐代文学中的“妆样”一词的语料还很少,但是到了宋代则成为一个常见词语。如张先《庆春泽·与善歌者》词:“艳色不须妆样。风韵好天真,画毫难上。”与此同时,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妆样”的影子,特别是在“宋词”中,出现的例子较多,例如:
(1)寿阳妆样。(宋·洪皓《减字木兰花·和腊梅》)
(2)妆样尖新歌妙丽。(宋·王庭《蝶恋花·罨画楼中人已醉》)
(3)玉人好把新妆样,淡画眉儿浅注唇。(宋·辛弃疾《鹧鸪天·樽俎风流有几人》)
(4)翔鸾妆样,粲花衫绣。(宋·李祁《青玉案·绿琐窗纱明月透》)
(5)看花却是啼妆样。(宋·欧阳修《蝶恋花·水浸秋天风皱浪》)
以上五条语料中的“妆样”一词都有“打扮的样式,打扮”的意思。显然,中古时期“妆样”一词使用频率较高,在宋代文学作品中更是大量出现。和单音节词“妆”相比,“妆样”一词直接将“妆”的名词意义从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类,将“妆”字的词义功能弱化,但造词能力会随之加强。根据语料筛选和古籍文献查阅,发现中古时期“妆样”一词的词义较为简单,相关的引申义项暂未发现。
叁近代汉语中的“妆样”义项
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汉语史上的近代期。在这个时期,我国俗文学大量的出现和发展,为“妆样”一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尤其是明清小说的发展,“妆样”一词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基本用词。
笔者从语料库中搜得几则具有代表性的语料,列举如下:
(1)孩子从小排上行至大排中出场,唱了一折《比寿》,一折《送金》,一折《双拜月》,两旦的妆样、关目情形,人人赞美。(清·曹雪芹《红楼梦》)
(2)背地里忍笑,偷眼斜眄着唐卿。正是明中妆样暗地撩人,一发叫人当不得,要神魂飞荡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
(3)听说汉成帝宠姬赵合德喜欢‘慵来妆’,我昨日令人画了妆样,今天也试试,你看适合我吗?”(洪昇《长生殿》)
(4)头里那等头睁睁,股睁睁,把人奈何昏昏的,这咱你推风症装佯[ 中的“装佯”实际上是“妆样”的异体字写法,意思相同。]死儿。”(清《金瓶梅》)
(5)蒋二此时已被他两刀背砍昏晕过去,渐渐苏醒过来。一闻此言,方才明白,是偷错了人家。又听张桂兰太太长、太太短,在那里乱嚷,心中暗道:“怎么女人家有这等本领,想来定是个蛮婆子。”一面想一面将眼睛睁开一看,见是个三十上下的美貌妇人,心中更觉奇异。正要开口求饶,又见张桂兰问道:“你这贼囚,姓甚名谁,哪里人氏?怎么太太问你的话,你还装佯 不睬太太么?”蒋二哀求道:“求太太格外施恩,小人实是误犯。小人姓蒋,排行第二,就唤作蒋二,是宿迁人氏。只因小人幼失父母,稍长便喜舞弄枪棒,又好结交朋友,却是无以生计,因此就做了狗偷之事。起初窃了一二回,无人知道,也未犯过案,被地方官捉去,由此胆大起来,以为这件事是终不犯案的。哪里知道愈做愈多,失窃的人家恨极了,就去禀了地方官(清《施公案》)
通过以上四条精选的语料我们可以发现,在近代汉语时期,“妆样”一词的词义有所扩张。(1)(2)(3)中的“妆样”一词继承了中古汉语的最初含义,即“打扮的样式,打扮”。(4)(5)中的“妆样(装佯)”一词则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现“装腔,假装,弄虚作假”的义项。在词义引申的过程中,“妆样”一词逐渐具有了语体色彩。从一个中性词向贬义词转变。
可见,“妆样”一词在近代汉语中的引申义使用频率增加,和基本义共存。
肆从《明清吴语词典》《汉语大词典》释吴语瓯江片中的“妆样”一词
进入现代汉语时期,“妆样”一词的义项在标准语和方言中出现了不同的义项选择。在《汉语大词典》中,“妆样”一词只有“打扮的样式,打扮”的义项,大多数现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妆样”一词,大体上使用“妆样”的基础义,这继承了中古期的义项。如龚斌《 中国文化五大层面·宫廷文化》:“高贵的气派,华美的服饰、新奇的妆样,一切的切,无不为人们所艳羡和仿效。”这里的“妆样”即“打扮的样式”。而在方言中则较多引用其引申义,尤其是在吴方言中,“妆样”一词的引申义使用频繁。《明清吴语词典》所收录的“妆样”义项是“装腔”。如《拍案惊奇32卷》:“及至唐卿看了别处,不来兜搭了,却又说句把冷话,背地里忍笑,偷眼斜盻着唐卿。正是明中妆样,暗地撩人。”从语境可知,这里的“妆样”的意思并不是其基本义,而是使用其引申义。吴语瓯江片存在“妆样”一词且使用频繁,其义项选择上兼具《汉语大词典》与《明清吴语词典》两者收录的义项,又有自己自身独特的用法。各种义项不同使用情况具体如下:
(1)该后生儿四方八面,实长实大,有妆样显。”(《温州文史资料》(第18辑))
(2)原本生成的妆样,无法改变,倒也并非故意做作。(陈颜玉《温州俚语选析》)
(3)该班姆姆慌起一色,吃物事赌抢赌夺,有妆样显。(沈克成,沈迦《温州话》)
(4)眙渠鼻头钻泥个妆样,一定叶匀领导揪煞罢。”(沈克成,沈迦《温州话》)
(5)你个人个妆样直头舞显。(沈克成,沈迦《温州话》)
(6)赤膊裸着领夹儿——断妆样。(《龙湾民俗》)
(7)二八女儿衣碧罗,倚窗人道月嫦娥。入时妆样娇自爱,年少诗人射眼波。(陈瑞赞《龙腾东瓯·温州历代龙舟题咏》)
以上七则用例中,(1)(2)的“妆样”可以解释为“样貌,长相”。主要描述的是人的自然外貌。如吴语瓯江片中有“渠个妆样生好显”说法,即“他的长相很好看”;(3)(4)(5)中的“妆样”可以解释为“装腔”。即装出一种腔调和姿势,比喻故意做作。如吴语瓯江片中日常口语中有这样的说法:“你该个妆样装起匄狃人眙”,其意思为“你这样的姿势弄起来给谁看呢?”(6)(7)中的“妆样”为“打扮的样式”。其中,(3)至(7)的义项为古今汉语中存在的,但(1)(2)中的“妆样”则是独特的吴语瓯江片释义。从“妆样”的语体色彩上来看,“妆样”一词在吴语瓯江片中往往带有贬义色彩。常做骂詈语。尤其是作为女性的骂詈语时,往往表现地较为含蓄。女人们为了释放心中的愤怒,使用“有妆样”来表示詈骂。
伍结语
综上所述,“妆样”一词具有多个义项。既有基本义“打扮的样式,打扮”的含义,又有引申义“装腔”、“样貌,长相”等义项。在义项引申的过程中,“妆样”一词的语体色彩发生了变化。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妆样”一词主要采用其基本义。在明清文学和现代吴方言中,“妆样”一词主要使用“装腔”这一引申义项。在吴语瓯江片中,“妆样”一词另含有“样貌。长相”的意思。但在《汉语大词典》、《明清吴语词典》和《汉语方言大词典》三种工具书中,“妆样”一词的义项收录并不全面,特别是《汉语方言大词典》这一工具书,并未收录“妆样”一词以及其相关的义项。笔者认为,《汉语大词典》和《汉语方言大词典》需要增加“妆样”的义项,使其词汇系统更加具有系统性。而《明清吴语词典》可以保持现在收录现状,服务于明清文学作品和同时期俚语方言的释义。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各个领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