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 问题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期   作者:高雷
[导读]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
        摘要: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老师通过下发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对课文有一定了解,确保预习过程的进行,而不是流于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老师的教学也会有很大帮助。而如今,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强化课前预习,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显然成为了教师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课前预习;课堂效率;教师
一、引言
语文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名词,语文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定义。而在生活中,语文是不可缺少的,文字和语言是一个人的标记,是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的文化熏陶,语文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语文教学过程中,预习是一个不错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对于这种抽象的学科,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提高语文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并从中找到乐趣。可以在上课时放一些短片,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会喜欢的,比如一篇小说就可以放它改编成的电影的片段,低年级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才刚刚开始,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爱上这一学科,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的能力,进行这样的引导之后,可以大大提高预习效率。对于中高年级来说,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低年级学生相比还是会自觉一点,从课本的知识结构可以看出,初高中语文的内容主要是以记叙文、散文阅读、文言文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表达问题、向阅读的深层迈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 注意预习作业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
        课前预习要求不能太高,过高的预习要求让学生望而生畏,兴趣索然,同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学生的预习要求是需要有所区别的,比如,有多项预习要求,那学习稍好的学生可要求全做,而学习稍差的则量力而行,多做给予表扬,这样降低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预习中来,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要求也不能过多,不可布置过多的预习要求,这样不但会浪费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
2. 注意预习效果的检查与评比
        教师要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教师口头布置的作业,而不实施检查,这样的作业等于没布置,学生们十有八九都不会自觉完成。

因此,课外完成的预习作业,教师有效的检查必不可少。课前预习分为书面预习和口头预习两种类型。书面预习作业,教师一定要查看,但不需做细致批改。到了高年级,可让学生互查。口头预习作业,如读书,一靠家长监督签字,二是课堂教学中检查。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地考评,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
3.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前预习活动
        每小组设1名组长。在课前组长检查组员预习情况,教师检查小组长的预习情况,每天汇总,形成小组合作预习法。
        总之,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预习,有层次性地设计预习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能让学生的预习轻负担,高质量;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预习,踏踏实实预习而不是应付,从而真正达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里面很有文章可作,应不断探究,力争使课前预习这种学习方法达到最优化。
四、引导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确实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但却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学生找不到适当的预习方法,而成绩却没有提升,也有学生是被动预习导致厌学,预习就更不可能了,而第三类也是大多数学生的通病,预习太占用课余时间,老师在要升华课堂并提高效率的实施各项措施的同时,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态,培养兴趣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预习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预习和不预习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对于第三类同学,老师大可以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预习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减轻学习任务重而产生的学习压力。课前预习做的充分,在上课时精力也会更加集中,这样也就减少了在课后做弥补工作的时间,预习良性循环时,上课效率也会提升,所以老师应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使学生切实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总结:课前预习是一项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去学习,更是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可以进行的更加顺利,这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配合。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应注意形式方法,寓教于乐是学生普遍能接受的一种方式,老师也不必一直太过严肃,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预习,学习,不必拘泥于形式,使学生被课堂吸引,学生也就愿意进行预习了。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通用专用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   人民邮电出版社
[2]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指导初探[J]教育导刊 岳素珍 2018(1)
[3]引导学生预习促进自主发展—小学语文预习例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兰祖兴
200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