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诗词展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经典国学的具体体现,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道德情操、思维品质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比例得到了一定的增加,因此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要。在当前的高中课本教材中的古诗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本内容对学生的古诗词进行教学,但是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能力的提升锻炼。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1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不足
1.1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解释古诗词的内涵对其进行赏析,这和教学很难活跃课堂气氛,在单一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也难以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忽视背后隐含的文化、文学、优良品德等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收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1.2注重应试教育,忽视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仍然以应试教育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在古诗词教学中以常见的题型训练为课堂教学内容,这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一知半解,只能够进行机械化的解题。而实际上,古诗词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所进行的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进行的仿写与想象,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锻炼;对古诗词进行赏析和品鉴,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对故事背后蕴含的文化进行分析与了解,能够促进高中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然而在当前一些落后的教学理念下,古诗词的教学并没有对这些能力的培养进行更多的开发。
2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文学鉴赏
古诗词鉴赏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环节,高中生在审美与鉴赏能力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古诗词的鉴赏来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通读与朗诵,感受其中的文字美与音韵美,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能够在诵读中想象古诗词所描绘的情境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例如《蜀道难》一课,全文合辙押韵,具有很大的诵读价值,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朗读或是齐声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作者浪漫且富有想象的描绘。在朗诵后,教师可以从文中的字、句的斟酌运用开始入手,帮助学生进行赏析,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赏析能力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更加感兴趣的字句进行鉴赏。
2.2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古诗词是我国的国学经典重要组成,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我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十分深刻的文化意义。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意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学习古诗词能够促进高中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解除与了解。因此,教师需要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与经典国学,需要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涵养,在对学生的教学中对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例如二十四节气、敬语的应用、古诗词体裁、词牌名的介绍等等,都可以向学生进行渗透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提升传统文化知识与涵养。教师还可以对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向学生进行渗透介绍,或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等等为学生展示更加直观的资料,加深他们的认识与印象。
2.3通过赛诗会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由于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的压力加大,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导致课堂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或班级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可以开展赛诗大会,并且有两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学生对自己所积累的古诗词进行比赛,第二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仿写或是创作的诗词进行分享交流,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关于古诗词的课堂活动,例如接对联、古诗词接龙等等活动,都能够促进高中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提升。
3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古诗词的用语过于凝练含蓄,再加上高中学生的文化积淀较少,人生阅历不足等原因,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不足也是历来教学活动中未解决的难题。在当代语文教学活动中,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高中学生对于诗词的审美能力及感受能力,并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了解并掌握如何用更好的方法解读古诗词,用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可以主动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
3.1抓住诗眼、找出意象、分析意境
诗词的语言较简洁精炼,古代诗人或词人在写作时最是讲究“炼字”。在一句诗词中最传神的一个字或是一个词,在一般的情况下以动词或是形容词居多。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宋祁的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这些诗眼就能让诗歌形象生动,境界全出。而在诗作中作者描写的景象、所示之物,这种作者咏物所言的“志”、借景以抒的“情”就可以与比较客观的“象”完美结合。在中国古诗词中的大部分意象往往都是经过多次创作后约定俗成并且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如梅花在诗词里一般都是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而月亮一般就会代表诗词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至于“鸿雁”就是作为信使存在于诗词中。了解到了诗词中的意象,也能够更方便地融入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解诗答题。
3.2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融情于景、虚实相生,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对比、因情造景、正衬(烘托)等。授课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详细讲授关于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具体含义以及在解题时的使用方法。
3.3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在赏析诗词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了解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很容易导致对诗词鉴赏较浅薄,只能停留在就事论事这一层面上。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授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赏析古代诗词,养成在鉴赏古诗词前先了解其历史背景的良好学习习惯。
3.4作者的人生经历
诗人词人的人生经历处于时刻变化的状态,而不同的人生经历往往会致使其所做诗歌的题材、风格或是思想内容的变化。比较典型的作者有李煜、李清照、李商隐等。他们前期的作品同后期的诗词几乎判若两人。同样,诗人身处于不同的时代,其诗的主题、风格也会迥然不同。如生活在开元盛世的诗仙李白,目之所及皆是盛唐时期的物华天宝,国力强盛,李白的一生都在用一腔赤子之情来讴歌他理想的人生,带着满身的热情去拥抱盛唐,余光中《寻李白》中所说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也充分表现出了其对李白的赞赏。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转衰风雨飘摇时期的诗圣杜甫,凝视着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其创作的诗歌则体现出了一种深入社会、关心政治和百姓疾苦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由此可见,熟悉作者的人生经历,对学生是能更深地理解诗歌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条件。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体现对学生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以及鉴赏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而且在同时对他们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促进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在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成为国家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新华,袁梦.高中语文新旧课程标准对比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05).
[2]刘飞,李相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新走向——基于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