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初中生写对联的实验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曾国徽
[导读]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分上联与下联
        【摘要】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分上联与下联,上下两联之间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协。对联的语言精炼,表意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初中阶段开展对联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在近几年的中高考中,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加强了对对联知识的考查。为了让学生掌握对联知识,提高对联创作能力,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尝试在所任班级开展对联教学实验,经过一年的实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效。
【关键词】对联写作  教学策略
        对联又称对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始于五代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1]。最初是春节时家家户户在门两侧所贴的装饰之物,多以恭贺新春、祈愿新年为内容,随着后来的发展,在最初作用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延伸,因其言简意赅、对仗工整等特性,许多文人雅士以及民间百姓,都会通过作对子来抒情言志,还会利用对对子来加深感情,或以此作为风雅的比赛,并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精妙绝对。但自五四运动以来,传统文化受到西学东进的冲击,文言文为主的对联文化也受此波及,又回到了最初新春装饰物的作用,时至今日除春节、新店铺开张会见到对联之外,平日已很少有人作对子,这种文化日渐式微。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对联教学,无论是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深刻意义。
        一.开展对联教学实验的总体思路及教学目的
        (一)对联教学实验的总体思路
        对联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但这只停留在节庆装饰物的范畴。如果从深入对联的内涵,以及亲身写对联的角度来看,初中生基本上是零基础,是十分陌生的。因此,教学实验应当循序渐进,包括兴趣激发阶段和正式写作阶段两个部分。在兴趣激发阶段,先让学生对于对联有初步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转变以往对于对联固有的认知,即认识到对联不仅是装饰物,它还是一种文学形式。在此基础上,再正式进入教学阶段,在教学中也应循序渐进,先从对联组合、填写、仿写开始,然后再到尝试自己写对联,当然考虑初中生的实际水平,主要是以简短对联写作指导为主。
        (二)对联教学实验的目的
        对联虽然看似短小,但十分具有概括性,上下联短短几个字就勾勒出一段言简意赅的话,除了传统的祝福语之外,还可以是描绘一幅风景、抒情言志,或者是富有哲理的警言,题材内容并没有局限。但这就需要写对子的人有足够的概括能力,并且还要保证结构工整、上下对应、音律协调。这对学生来说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培养,提升综合语用能力与思维、应变力[2]。此外对联也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形式美、意境美,在对联欣赏与创作过程中能够体会中华文字带来的艺术享受,增加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起到熏陶作用。
        二、开展对联写作实验教学的策略
        对联教学实验需要按照一定顺序循序渐进入手,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要学生了解相关的对联基础知识,在此基出上再指导学生进行对联的写作,当然,也必须遵循由字数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到丰、技巧由简到繁的原则。
        (一)兴趣激发阶段的教学策略
        对联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联的学习兴趣。对联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形式,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前,先组织一些关于对联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经典的对联故事赏析,让学生了解对联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举行对联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对联里面所包含的丰富的古典文学知识;日常对联收集活动,让学生收集风景名胜、馆阁楼台、餐饮娱乐等场所的对联,了解不同场所对对联的要求也不同;举行对联趣味练习活动,比如让学生说说“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描写的是谁?或者找一些店铺经常贴的对联,让学生根据对联内容发动联想,猜出答案;或者教师写几个对联,但把上联下联的对应顺序打乱,让学生们连线。总之,根据对联能够设计出各式新颖的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下对对联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实验教学打好基础。


        (二)写作实验阶段的教学策略
        1.对联补写填空
        在学生对联联产生了学习兴趣并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后,开始指导学生进行对联写作。首先是从补写对联开始,即给出对联的大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根据对联知识对联残缺的部分进行补充,使之成为一副完整的对联。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行白鹭上青天。书山有路(  )为径,学海无涯(  )作舟。补写字数由一个字向多个字逐渐过渡,补写内容由简单向复杂递进,在补写的过程中加深对对联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对联组合训练
        对联组合训练是指把一副完整的对联,以词为单位拆散并随意打乱,让学生根据对联知识进行排列组合,还原成一副正确的对联。比如请根据下面四个词组合成一副对联,“读书、如有神、下笔、破万卷”,指导学生组合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完整的对联。训练的原则:字数由五言、七言到九言甚至更多,内容由简单过渡到相对复杂。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上下联的安排、词语的先后安排、意思的相关相联等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3.上下联补写训练
        上下联补写训练,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对对子”训练,即给出上联让学生对出下联,或者给出下联让学生对出上联。比如给出上联“春看百花斗艳”,让学生对出“夏听千蛙争鸣”的下联;或者给出“雨润柳翠梅黄”的下联,让学生对出“风吹花红草绿”的上联。当然,上下联的补写,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要意思相关联,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平仄与词性都对得上,就是正确的。比如“春看百花斗艳”一联,还可以对出“秋赏万果飘香”的下联。上下联的补写训练,是在前一阶段对联补写填写与组合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当学生能对出符合要求的下联或下联时,标志着学生已经掌握对联写作的基本知识了。
        4.对联仿写与创作训练
        在对联补写填空、组合与上下联补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对联的仿写与创作训练了。首先是仿写,根据现有的对联仿写一副,比如根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仿写出“抬头望远处,低首忆亲人。”之类的对联。仿写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有了一定的仿写训练后,开始指导学生进行对联的独立创作。不管是对联仿写还是对联创作,都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指导学生创作时,首先是给出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比如,给出秋天落叶飞舞与冬天大雪满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创作出“秋观落叶遍地,秋赏大雪满天”之类的对联。其次,是不设任何限制条件,由学生自由创作。当然,学生创作的作品不一定完全符合对联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和打磨,在遵循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指导,使语言更美、意境更丰、对仗更工。修改完后再统一进行点评赏析,让学生体验对联创作成功的快乐。
        5.对联作品展示活动
        经过一年时间的指导与训练,学生的作品积累到了一定数量,就举行对联作品展示活动,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印制成作品集,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进行展示,还可以推荐给杂志报刊发表,这样既可以可以扩大学生作品的影响,也可以进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下面选录几副学生对联,作为对联教学实验的成果展示如下:
        ⑴水绕青山山环水,风吹白云云随风。
        ⑵佛山山上有佛,龙江江中无龙。
        ⑶江流南北上千里,桥通东西达万家。
        ⑷几杯浊酒愁千缕,一轮明月意万重。
        ⑸气定神闲卧看风起云涌;心悠情适坐赏草长莺飞。
        ⑹关云长单刀赴约显英雄本色,赵子龙只身救主见臣子忠诚。
总之,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能力、想象与思维力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积极意义。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对联教学的作用及意义并指导学生进行对联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万杰. 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19,26(11):16-17.
[2]周日忠. 小对联 大内涵——"以联促学,以联启智"教学案例[J]. 对联, 2019,12(9):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