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的应用浅探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7期   作者:王玉华
[导读] 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高度概括了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高度概括了语文课程目标,听说读写每一种语文能力背后都隐含着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四个核心素养方面的内在要素。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语文课程的“正规军”的当下,“阅读整本书”的势头在语文界风起云涌。怎样在整本书阅读中发展学生思维?或许思维导图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路径,借助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走向名著深处。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制作思维导图就是把人的思维加工过程用点、线、面和符号等元素进行形象化处理的过程,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借助思维导图阅读整本书,既可以是宏观主题式梳理,也可以是局部立意式梳理,或者说可以对整本书内容进行梳理,也可以对整本书的某一部分诸如人物、情节进行梳理。
一、以梳理整本书内容为思维路径绘制思维导图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平时的单篇课文阅读,它更像“画卷”,信息容量大,主题更多元,内容更丰富,能够更为全面地展现彼时彼刻的社会生活图景,给读者提供的思维空间也更加广阔。打个比方,如果说单篇课文是大树,整本书阅读就是森林,如果找不到一条游览森林的合适路径,很容易在森林中迷路。所以,利用思维导图在宏观上梳理整本书内容,有利于学生演示文化特质形成和发展的“纵贯线”,让学生既能看到“这一点”,也能联系和“这一点”相关的若干点,了解“这一点”从哪里来,可能到哪里去。浸润在整本书提供的文化场域中,学生可以吸纳更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获得更为完全的文化印象,对特定文化场域形成完整的认识。比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的时候,鉴于本书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情节曲折紧张、扑朔迷离,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熔于一炉。我要求学生读完之后用一张导图梳理阅读收获,要求画出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主要人物及性格、小说背景、经典摘抄等内容,学生完成之后进行交流,达到共享互补作用。


二、以梳理人物为思维路径绘制思维导图
   不少经典名著是脍炙人口的小说,小说通常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人物的成功塑造,不单给世人留下了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还通过这个艺术形象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表现一定的社会本质,即作品的主题。因此,阅读名著时,利用思维导图对人物进行分析和探究,有利于学生学习不朽艺术形象身上人格的魅力,获得成长的力量;也有利于学生了解作品主题,获得精神的启迪。
1.梳理人物关系
        有的书籍人物众多,对主人公的成长都起到了重要甚至很关键的作用,在梳理人物关系的过程中,有利于理清主人公从这些人物身上获得的或好或坏的影响,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重要他人”的影响。梳理这些“重要他人”对主人公产生作用的同时,也有益于我们从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比如在七年级下学期,我带领学生读老舍名著《骆驼祥子》,这本书是以主人公祥子为中心,其中穿插了不少其他人物,我要求大家用思维导图梳理书中出现的人物关系,在梳理的过程中,孩子们也理解了正是这些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人物,使一个悲惨的旧社会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2.梳理人物成长路线
        比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微课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名钢铁战士,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按照整个故事发展的线索,梳理保尔的成长之路。孩子们了解了保尔的成长轨迹,从而更加深了对保尔的印象,认识到保尔的人格魅力,理解了作品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成长励志小说,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锤炼钢铁”的过程,需要在向理想的高峰攀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虽然历经种种磨难,当你实现人生的价值后,就会发现,所有的磨难都只是一种磨砺,所有的坎坷终将成为生命的财富。

2.梳理人物事迹和性格
        比如阅读《水浒传》,这部书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表现主题。一百零八好汉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这些英雄形象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但绝不雷同。因而阅读这部书,熟知书中塑造的典型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以及展现出来的性格是关键。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学生在了解这些人物形象的同时,会使得这些形象更加鲜明,特点突出,必然也会顺其自然地理解全书“官逼民反”的历史主题。

三、以梳理情节为思维路径绘制思维导图
        经典名著让人欲罢不能的曲折有趣的情节,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也正是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过程。目前中考名著考查题型里出现比较多的就是考情节,比如,说说与猪八戒相关的故事情节,简述三调芭蕉扇的经过,这些题型在答题时都要交代好情节发展的过程。以阅读《西游记》为例,对学生进行用思维导图梳理情节的训练,不但使学生理清了故事情节,理解了人物形象,还可以使学生在考场上思路清晰,赢得考试。


四、以梳理阅读感悟为思维路径绘制思维导图
        阅读经典名著的目的,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汲取经典中蕴含的优秀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盈学生的心灵世界。运用思维导图呈现学生的阅读感悟,可以书籍的艺术特色、情感倾向、文化传承为线索来绘制和构建整个思维导图,从而达到“学语文”与“学做人”同步的目的。比如阅读《骆驼祥子》这本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学生可以从祥子小传、悲剧原因、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进行分类、提取信息、梳理归纳,从而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学生在绘制导图来表现阅读收获的同时,也会联结自身体验,与作者产生同理心和共鸣,从而丰富学生人生体验,汲取到其中的优秀文化,获得人生的成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维导图简单、清晰、明了,能将厚厚的一本书,用一张思维导读就涵盖出来,它让学生学会梳理、提取、分析、归纳一本书的各类信息,化繁为简,绝对可以算得上一件使阅读走向真阅读和深阅读的“利器”。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不自觉地生成自己对人物、对主题甚至对文化的理解,从而积淀思想,汲取智慧,丰盈灵魂,促进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