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MRI联合CT扫描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11月医院收治的68例疑似脑膜瘤患者。患者均接受MRI、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CT单独与联合诊断脑膜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68例疑似脑膜瘤患者经病理结果证实为脑膜瘤61例,胶质瘤4例,垂体瘤3例。采用MRI诊断出脑膜瘤55例,非脑膜瘤13例。采用CT诊断出脑膜瘤53例,非脑膜瘤15例。采用MRI联合CT诊断出脑膜瘤64例,非脑膜瘤4例。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漏诊率低于MRI、CT单独诊断,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RI、CT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RI联合CT可提高对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降低漏诊率。
关键词:MRI联合CT扫描;脑膜瘤;诊断价值
引言
脑膜瘤是一种主要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的非胶质原发脑外肿瘤,发病率约占颅脑肿瘤的20%,头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偏盲、癫痫、感觉障碍等症状。良性脑膜瘤,生长速度缓慢,全切除术治疗后复发率较低,但部分脑膜瘤病程发展迅速,全切除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生物学特征呈恶性肿瘤表现。因此,早期有效鉴别脑膜瘤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医院收治的68例疑似脑膜瘤患者。其中男25例,女43例,年龄23~68岁,平均(45.82±10.2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96±0.72)年。患者均存在视力障碍、恶心、呕吐、脑缺血等症状。患者均接受MRI和CT检查。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CT与MRI影像检查,其中,CT影像检查应用仪器型号为:西门子168排CT;设置10mm层厚,10mm层距;扫描方式为平扫加增强扫描。MRI影像检查应用仪器型号为西门子avanto1.5T磁共振;设置参数为:层厚和层距各5mm,矩阵256×256,头部正交线圈;扫描方式分别为轴位、矢状位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增强扫描按照T1W1序列进行,为增强平扫。分析两种影像检查方式的扫描成像结果,并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影像检查方式成像结果中的脑膜瘤钙化、组织界面、密度、多发、形态、瘤周水肿和信号等影像学表现,分析扫描成像结果。
2结果
2.1诊断结果
68例疑似脑膜瘤患者经病理结果证实为脑膜瘤61例,胶质瘤4例,垂体瘤3例。采用MRI诊断出脑膜瘤55例,非脑膜瘤13例。采用CT诊断出脑膜瘤53例,非脑膜瘤15例。采用MRI联合CT诊断出脑膜瘤64例,非脑膜瘤4例。
2.2诊断效能
MRI、CT、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诊断特异度、误诊率、阳性预测值比较,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漏诊率低于MRI、CT单独诊断,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RI、CT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本研究中,MRI+CT诊断脑膜瘤的敏感性、准确性与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MRI单一检查,提示CT联合MRI检查可提高脑膜瘤诊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首先,MRI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多方位三维直接成像功能,利于定位脑膜瘤,增强扫描可显示脑膜尾征形态、脑膜瘤的血供情况,良、恶性脑膜瘤脑膜尾征分别呈较规则、不规则粗短状,且可对受压内移的蛛网膜下腔进行观察,利于对脑内和脑外肿瘤的鉴别。其次,MRI对脑膜瘤的包膜、占位效应、水肿较为明显,可较好的显示肿瘤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尤其对肿瘤周围的血管包绕、血管移位、血管阻塞显示较好。同时,因脑膜瘤内含有丰富的血供,MRI增强扫描会出现明显异常对比增强,利于对肿瘤水肿判断,进一步了解肿瘤内部血供、囊性变、灌注等内部结构。脑膜瘤所致的骨改变,,MRI亦可清楚显示,脑膜瘤侵犯颅骨时,内外板及板障三层结构消失。脑膜尾征是由肿瘤通过硬膜延伸所致,反映了毛细血管增生、脑膜反应性增厚、纤维细胞增生,其出现与肿瘤长期侵袭刺激硬膜、肿瘤形成时间较长有关。而CT密度分辨率较高,可较好的显示肿瘤内的钙化灶和周围颅骨的骨质结构,弥补MRI的不足,两者联合诊断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清晰、全面的显示脑膜瘤的大小、位置、内部结构、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更多的影像学信息,提高诊断准确性。脑膜瘤发病率较高,占颅内肿瘤的15%~20%,患者多存在头痛、视觉功能障碍等。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确诊治疗。MRI、CT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相关研究已明确指出MRI、CT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但对二者联合诊断价值的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漏诊率低于MRI、CT单独诊断,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RI、CT单独诊断。这提示联合诊断可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通过MRI增强扫描可辨别肿瘤水肿,显示肿瘤内部灌注、血供等情况,通过扫描冠状位、矢状位可完成肿瘤定位且准确度较高,但在显示肿瘤钙化灶方面的效果欠佳。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借助CT可明确显示病变部位周边颅骨骨质结构,清晰显示肿瘤轮廓,但骨质伪影等因素易影响扫描结果的准确度。CT可清晰显示肿瘤钙化灶情况,MRI扫描图像可清晰显示肿瘤周边血管包绕、异位等情况,二者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故能降低漏诊率,提升诊断灵敏度、准确度。
结语
CT扫描为脑膜瘤诊断常用方法,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扫描层薄,可显示肿瘤轮廓及内部改变。CT扫描脑膜瘤可见扁圆形或椭圆形的高密度或等密度占位病变,由于密度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病灶钙化及邻近骨质变化情况。增强扫描可鉴别肿瘤性质,但易受容积效应、骨质伪影干扰,无法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MRI为三维直接成像,具有较高的细胞组织分辨率,可判断病灶位置、范围、形态等。MRI检查脑膜瘤,呈现T2WI高信号、T1WI为等或低信号,可准确定位脑膜瘤。MRI增强扫描时,脑膜尾征可反映毛细血管、纤维细胞增生和硬膜反应性增厚,而脑膜尾征与肿瘤对硬膜侵袭及肿瘤形成时间长短有关。脑膜瘤较常见,良性脑膜瘤病情发展相对较慢,经过手术切除可得到有效治疗;而恶性脑膜瘤病情发展比较迅速,医学控制和治疗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同类型的脑膜瘤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脑膜瘤定性诊断十分重要。从颅内脑膜瘤影像学诊断来说,CT影像检查能够更好显示肿瘤占位效应,肿瘤轮廓和低密度,清晰显示瘤周水肿;而MRI对肿瘤内部结构,部位和脑膜尾征的检查诊断具有更好的作用。CT联合MRI可发挥协同互补作用,明显降低误诊及漏诊率,尤其对于一些非典型性少见脑膜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对提升诊断灵敏度、准确度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微,牛蕾,马敏阁,等.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J].磁共振成像,2015,6(8):566-570.
[2]孟庆梅,丁甫成.CT和MRI影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3):54-57.
[3]牛永超,路慧彬,李振玉,等.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CT与MRI诊断结果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