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7期   作者:刘清华
[导读] 现在的中职生都具有很强的平等意识,希望与老师公平交往、公平处理问题
        摘要:现在的中职生都具有很强的平等意识,希望与老师公平交往、公平处理问题。只有真正的走进学生心里,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好的办法是忘记自己是老师,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教育学生的出发点应当是寻找他们的可爱之处,而不是只看到其可恶之处。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用爱感化学生,学生就会在班集体的建设中奉献出他们的那份爱,才能带领学生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优秀集体。
        关键词:德育 换位思考 班级管理
        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置身于精神解放、意识超前的社会中,使他们的精神世界不自觉地囊括了许多与我们不同的思想、信念与价值观念。同时,由于物质世界的飞速发展使得他们更加早熟,出现“以自我为中心”、情感冷漠、心理承受能力弱等缺点。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中职学校的教师常感慨现在的学生真不好教,更别说以前“棍棒下出人才”的德育理念了。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5%的老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是,90%的学生却认为老师不爱他们。为什么我们的一片真心学生感受不到呢?我觉得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是一条重要途径,这在新生班级建设中构建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会包容,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
        很多班主任都有一个困惑:自己很负责的带了班,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的很全面,管理上也很严格,可学生就是不买账,依旧“调皮捣蛋”。往往导致的结果是人累死了,戏不好看。这就是我们有些老师带班的通病:以师道尊严的思想,用高压态势管理当今的学生。实际上,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决定其关系的主要方面。教师可能让一个孩子的生活变得痛苦,也可能让一个孩子的生活幸福;他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工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他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
        现在的孩子都具有很强的平等意识,希望与老师公平交往、公平处理问题。一个班主任,只有真正的走进学生心里,构建公平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他才能带领学生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记得我带一个新生班时发生的一件事:这个新生班级才组成时,就感觉调皮学生扎堆现象十分突出。有一天,上课没多久,科任老师就气冲冲的跑来找我:“你快去班上看看,太不像话了。”。原来有五名学生在课堂上公然喝酒,教室内散发着酒臭味,其他学生都捂着鼻子向他们投去厌恶的眼光。看到这种场景,我也是怒火万丈,可面对这些醉酒的学生,火往哪儿发?冷静下来后,我默默的拿着扫帚、撮箕打扫起他们的战场,逐渐地,学生收起惊恐厌恶的眼神,放下捂着鼻子的双手;渐渐地,有几个学生过来帮忙打扫;渐渐地,加入拖地的队伍越来越多,渐渐地……
        事后,这五同学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没有批评他们,只是告诫他们,你们已经是男子汉了,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后果,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表现比先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其实,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较强,尤其是男同学。他们做事情较少考虑后果,容易冲动。有时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想违犯校规校矩,少一些责骂,多一份包容,就能让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包容他们,给他们一个机会。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好的办法是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这才是构建公平平等且具有强战斗力的优秀班集体的前提条件。
         二、耐心等待,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
        有一些中职班主任,一看到学生就寝讲话,就罚他们扫三天地。这措施看起来非常公平有效,殊不知对这些学生而言,他们只表面执行,而内心是百倍的厌恶反感。于是,班级管理的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我们都知道,用“浑身毛病”来形容大部分中职生是毫不夸张的说法。他们在初中遭遇了学习的挫折、自尊的践踏、意志的消沉、自信的渐失,所以才逐渐形成玩世不恭的性格。到中职学校来,你怎么可能立马要求他们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我也是最反感用处罚的方法处理学生问题的,我治班的法宝是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反复给他们机会和台阶。
        有一年我带班时,我班的环境清洁总是做不好,几乎天天“榜上有名”。虽然内心极不舒服,但我始终坚持和学生站在一起,我知道,要改变他们的缺点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每次我总是故作轻松地给他们找台阶:“下次改就行了。”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了:学生们都说,再做不好就对不起班主任的信任了。于是,每到做清洁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会自觉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整个清洁任务又快又好的完成了,我们班的清洁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同学们也养成了良好的日常习惯,从中获取了信心,各方面的表现越来越好,被评为了优秀班集体。我用爱心和耐心,静静等待学生的成长,也让学生重新树立了自信。
         三、从小事做起,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
        对于班主任来说,在新生班级中构建优秀集体,除了全身心的爱,还应该有足够细的观察力和持之以恒的执行力。
        新生开学,都要经过一个星期的军训,这期间的内务整理那是不用说的。可是,军训过后,寝室就不再是那么回事儿了,特别是男生寝室:被子不再是豆腐块儿了,都变成麻花儿样了;毛巾不再是一条线了,都变成绳索状了;鞋子不再是一条线了,倒像是大海里片片孤舟,东倒西歪的漂满了整个世界。这些不良习惯使我们班主任常常头痛的不得了,有些班主任甚至认为这是小事,不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也不会因这样的小事变坏,所以常常采取了不问不管的策略。殊不知,放小患可养大虎,这样只能使学生在这些不经意的小毛病中放任自流。
        我称这种小毛病是“一秒钟习惯”。我给学生讲道理:大家每次洗完脚上床的习惯动作是双脚一摆,一骨碌就滚到床上去了,这期间用时可能要3秒。其结果是晚上上厕所时要满地找鞋,其用时可能要5秒。而我查寝时,不是左脚踩着拖鞋,就是右脚踩着了,感觉也很不好。如果大家在上床的时候,双脚轻轻靠拢,把鞋整齐的摆放在床前,整个过程可能只需多用1秒钟时间,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花1秒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道理讲通了,我紧接着进行跟踪查寝。开始的时候,同学们还不习惯,一个星期后,大部分同学就习惯了,只有个别同学还是喜欢忘记。我就跟进一个星期的查寝,两个星期下来,功夫没有白费,我以后再查寝时,始终能看到整齐的“一条线”标准。
        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学生只有有了一个又一个具体目标,才能不断进步。一个班级只有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不断进取。“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老师教育的出发点应当是看到学生的可爱之处,而不是一直认为学生的可恶之处。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为自身而改变。
        班集体建设是充满人性与挑战的,值得所有班主任去思考,去探索。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更可以给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老师用心去感受学生的美,让情感在师生之间传递,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交流,学生一定会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性,从而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会得到培养,班集体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优秀集体!
        参考文献:
        [1]李德贝.中职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的研究[J].才智,2020(03):34.
        [2]王明娟.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爱的教育策略浅析[J].才智,2019(3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