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自发性游戏的实践与探索情况,对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自发性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自发性游戏;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自发性游戏是基于已有经验,在与他人、与环境互动中自主生成的,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他们创新。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中,我们要创设立体化的教育环境,要为幼儿自发性游戏提供时间保障,并给予必要的教师指导,为幼儿自发性游戏提供支持,对此本文将进行详细探讨。
一、尊重幼儿的“游戏心”,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的学习行为随意性比较大,当幼儿自发游戏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心”,为他们开展游戏提供时间保障,充分体现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如在户外活动中,大家有的拍皮球、有的玩羊角球,还有两三个孩子脱离队伍在教学楼前的台阶附近观察一群蚂蚁。观察蚂蚁的孩子中有一个叫欢欢(化名)的,她大声喊了一嗓子:“咱们喂喂小蚂蚁吧!”听到她的召唤,正在玩其他游戏的小伙伴也纷纷加入了“找食物”“喂蚂蚁”的行列。教师发现孩子们的“探究”热情如此高涨,为了鼓励他们继续主动学习,便邀请全班幼儿一起来玩“找食物”“喂蚂蚁”的游戏,并为他们提供了小铲子,引导他们用小铲子为蚂蚁运送食物,每个人都开心极了,孩子们挑选不同的地点,寻找蚂蚁、食物、运送,快乐自由地游戏起来。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背景下,当幼儿自发性游戏开始时,教师顺应他们的需求,生成了“喂蚂蚁”的游戏活动,并为他们提供材料支持,扮演了幼儿自发性游戏的支持者,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富有个性地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给幼儿自主探究的机会,观察中学会耐心等待
在幼儿自发性游戏里,教师作为帮促者要善于通过观察捕捉幼儿遇到的困难,并耐心等待他们自主解决问题,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如在建构游戏中,天天(化名)正尝试使用一次性纸杯来玩垒高游戏,当垒到第三层时,由于各纸杯间的间距不一样大导致整个“作品”瞬间倒塌了。天天慌忙用手去扶,可还是没有挡住一次性纸杯往下掉。天天按照同一种方法反复搭建了几次,一次性纸杯依然不停地倒下来。
天天把建构游戏移到墙边:她让一次性纸杯紧靠墙壁一层一层向上搭建,但是还是没有阻止“作品”倒塌……“为什么总是倒下来呢?”天天发现这次是因为墙面上有的地方贴着他们的照片,导致一次性纸杯没有排成一排,所以一次性纸摞在一起就不稳了。接下来,天天又换了游戏场地,在反复尝试与观察中,他终于发现要是把“作品”底座弄宽一些,一次性纸杯间的间隙都尽量一样,那么就会垒得更高一些。
教师在观察中耐心等待,而不是从主观意愿出发发现问题就“直接告诉”幼儿解决的方法。在观察中,教师发现幼儿反复的尝试,培养了他们细心与耐心的品质,也反映了幼儿对学习环境的关注,有效提升了他们探究精神,提高了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推动自发性游戏发展,教师给予必要支持
幼儿年龄小,又受到已有经验少的局限,因此有时他们的自发性游戏会停留在表面,或者是游戏刚开始就因为注意力受到影响而结束了。为了推动自发性游戏发展,教师要通过观察,抓住介入的时机,采用恰当的介入方式,引导他们继续游戏,从了解“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样”,逐步实现深度学习。
如在自发性游戏开始时,如果由一两个孩子发起,其他孩子也想加入时,教师要允许其他幼儿加入;而当自发性游戏始于教师“预设”的活动中时,教师不能一味斥责,或者立即要求孩子们回到预设的“正轨”上来,而是应该顺应孩子们的游戏需求,这都是对孩子们自发性游戏的一种支持。在孩子们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孩子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探究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如在“蚯蚓断成两半还能活吗”的自发性游戏中,有的孩子问“蚯蚓喜欢在什么样的泥土生活呢”,为了推动幼儿继续自主探究,教师提供了“干燥”“潮湿”的泥土各一盘,在继续观察中,孩子们自主发现了“蚯蚓喜欢潮湿土壤的秘密”。在自发性游戏中,教师顺应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给他们都提供恰当的支持,可以有效推动游戏的顺利开展,推动幼儿自主探究。
幼儿的学习随意性很大,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并具有巨大的探索热情。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随时都能捕捉到幼儿的自发性游戏。但是幼儿年龄小,学习与游戏的经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支持。本文总结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自发性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为相关研究与教育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黄瑶.例谈幼儿自发性游戏中教师的支持策略[J].华夏教师,2017(07):76.
[2]洪蕾.谈幼儿自发性活动中的尊重、聆听和支持[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04):136-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