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口风琴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7期   作者:黄燕君
[导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口风琴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是沙坪坝区西永第一小学黄燕君主持的沙坪坝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口风琴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是沙坪坝区西永第一小学黄燕君主持的沙坪坝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为沙教科2017-1-22 号。课题立项一年多以来,课题组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课题开展情况如下。
        (一)“三方联动”,齐抓共管。
        即“校长——班主任——音乐学科教师” 三方联动。
        1.学校校长是此项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和管理者,学校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工作计划,成立了教导处、科研室、德育处参与的项目领导组,指导完善了课程纲要的撰写和行动计划的制定,并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完善《精品课程管理评价制度》,将课程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教师的考核奖励项目之一,在奖励绩效里面有每一学期的过程研究经费,在超额绩效里面有项目经费支持,保证课程行动计划的落实。
        2.班主任是《快乐口风琴》课程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者之一。班主任积极配合学校课程建设项目整体工作的开展,本期重点组织落实每周四中午主题教育活动的口风琴练习,将口风琴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支持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比赛活动的开展。
        3.音乐教师是《快乐口风琴》课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这一年里,大家齐心协力,录制相关音频、视频,保证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多次开展研讨设计出“心动萌芽卡”为一年级的孩子使用口风琴打下基础;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曲目,正确指导其演奏,并选派小老师协助一二年级班主任指导主题活动的训练;注重学生口风琴学习的过程管理,为评价学生提供真实、完整的数据资料;积极策划、实施课程展示活动和口风琴班级比赛,为学校口风琴学习氛围的营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分层训练,要求明确。
        1.由于音乐教师有限,在实施该项目初期,由项目负责人进行一次兼职教师的口风琴培训,后期是每学年9月由音乐学科组长组织一次新进老师的培训。通过培训与指导,让教师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熟悉、吹奏规定曲目。
        2.音乐课落实常规训练,每节音乐课渗透口风琴5—10分钟练习,每学期进行三首曲目的教学。在授课中,教师们要对学生站、坐、持琴的姿势、吹管的摆放都有明确的要求;对学生演奏时正确的呼吸、合理的指法等进行规范的训练。平时,教导处加强巡查;期末,由教导处统一组织进行学生的综合能力测试,纳入教师的教学责任制。
        3.每周四下午的“快乐半日活动”由项目组教师欧静娴组建“键盘进阶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合奏曲目排练,将课内学习的内容在排练中巩固、延伸、拓展,让学生的演奏水平得以提升,积极参加各种展示和比赛,使学生口风琴的演奏在即得到普及的同时也得到了提高。?
        (三)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1.每节音乐课,利用课前三分钟搭建“心动小舞台”,以学生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与口风琴相关的展示活动,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2.每学年的艺术周活动,开设了班级口风琴展评活动与个人器乐才艺展示的评比,搭建班级交流与个人展示的平台,纳入班级考核。
        3.假期利用学校公众号给学生布置有意义的口风琴作业,学习吹奏两首口风琴曲,老师录制并上传相关的教学视频,收到学生和家长的良好反响。
        4.本学期学校利用每周二中午的校园广播开设了“经典咏流传”栏目,通过欣赏一些经典曲目,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全校师生的艺术生活。
        (四)立足课堂,加强实效。
        课堂是课程建设实施的主阵地,我们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不断在实践中搜集、整理、完善课程教学资源,探索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我们先后进行了低中高段的教学研讨,分别由欧静娴执教一年级《小蜜蜂》就口风琴入门的教学进行交流、研究;黄燕君执教三年级《原谅我》,关注学生良好的识谱和口风琴演奏习惯的培养;陶姝执教五年级《田野在召唤》就口风琴双声部合奏教学开展研讨。这样采取课例研讨的形式促课程建设,一方面,老师们教学水平得到进步和提高,同时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后期校本教材的修改和完善校本搜集到第一手的材料。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课程建设本来就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希望得到在座领导的帮助。
        1.缺少课程建设理论支撑。
        虽然课程建设不是理论研究,而是通过实践去探索如何在小学阶段实施口风琴教学,但我们还是需要理论学习,想方设法将实践中产生的些许经验整理出来,使之体系化,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草根理论”。 而且作为一线教师很容易陷入学科化思维,没有站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角度思考课程建设。所以建议区里多组织一些课程建设的相关培训,后期我们迫切需要得到课程专家的引领。
        2.缺少物化成果凝炼能力。
        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我们关注了抓过程实施、落实课程活动的开展,注重了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但是物化成果和经验凝炼确实比较头疼的事。我们也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寻求一些展示交流的平台。
        3.缺少专业领域提升支持。
        我们发现这么多年的口风琴教学似乎已到了一个瓶颈期,闭门造车必将止步不前,专业领域的学习提升是一个很好的路子。学校大力支持我们去培训和请专家,但专业领域方面的培训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很少。上次,在林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了解到国际教师音乐能力教育协会主办的“奥尔夫师资认证课程”对我们课程建设会有所帮助,于是我们项目组的三位老师不惜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去学习,由于报账机制的问题,我们所有的学习费用都需要自掏腰包,不能动用专项经费,但是为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还是下定决心出去学习。初步学习后我们把学到的声势动作和节奏游戏等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孩子们非常喜欢,可是要想得到这种专业领域的提升还需要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和费用去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我们迫切希望上级领导能为我们提供保障机制和更好的平台,让我们项目教师能够在更高的领域开拓自己的视野,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