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是人生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学生开始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开始用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行为,独立意识明显增强,这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起步。正因如此初中阶段的特殊性决定着其教育的责任承载着小学学业的结束与高中学习起航的过渡,这一承上启下的阶段,就意味着若想要完美学生的生命,我们必须做好在13岁至15岁之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从少儿时期逐步走向少年时期,再由少年逐渐走向成熟的衔接工作。而“为学生成长奠基”就成为我校办学的思想核心,逐步引领学校成为一所有能够完美生命价值的学校。
教育是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的过程,而人生命的价值又在于是否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在学校学生能够快乐的成长、教师能够幸福的工作、学校能够不断地发展,就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完美生命价值”。教育过程的多方面呈现也同时实现了生命价值的最大化,学校就成为学生绽放生命之花的场所,教师就成为完美“花”之艳丽的描绘者。在学生身体、心理、认知、理解、三观都发生变化的时期,我们不能断章取义的来看待初中的教育任务,那么“为学生成长奠基”思想的提出就为孩子成长之路做好了引导、做好了辅助、做好了基石。
一、为什么要提出“为学生成长奠基”的思想——渊源
(一)从生命的角度来说,我们为学生所做一切就是为他生命的完美而奠基,在教育行为下让他们的生命附有阳光,让他们对生命的思考更具科学的认识,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育行为也需要依据生命发展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高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的生命个体,让他们懂得尊重自我,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从人性的角度思考,人性认知的内在与学校教育密切相连,恰当的人性认知将会引导教育行为,学生应是具体的人、完整的人、身心合一的人,自主发展的人,学校应生成相应的教育主张和行为,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待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如何引导学生完成自我实现与超越,而激发人性中创造性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为学生成长奠基的重要过程。
(三)从社会环境角度思考,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各国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越来越密切,人才已经趋近全球化,全球都需要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如果我们不能在学生的懵懂期为其做好引航,为其做好铺垫,那人才竞争市场最终将淘汰他们,使之不能立足与社会,从而出现生存危机,这将是一个家庭乃至社会的悲哀。
(四)从学校职能的角度思考,学校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同时更重要是育人的职能。学校育人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为学生更好的成长做基础、做奠基,这是校长对学校、学生共同发展的责任,所以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成长中的困惑,使之快乐成长。
二、如何为学生的成长奠基——实施
(一)、教师队伍建立
教师是完成学生成长奠基的具体实施者,首先在思想认识方面对教育的内涵要有深刻认识,真正的教育应该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是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教师必须在此问题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有深入的领悟,以具备教育艺术的教育家来要求自我行为;其次教师个人品德修养的提升及专业知识精湛的高度要成为让学生看得起的、崇拜的、认可的老师,这才可以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 课程设置建立
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的要求下,学校还需要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按照课程设置的均衡性原则、综合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合理安排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内容,在课程中实现思想理念的渗透,把校本课程做优、做实真正达到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各项成长都打好基础。
(三)校园文化建立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以培养和造就合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当前对文化育人的要求。那么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就势在必行,使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认识整合功能都为学生成长奠基就极为重要了。只有把校园文化的正面效应、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榜样典型、模仿意识都激发出来了,才可以使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学生起到引导、陶冶、规范的作用,再对校园教育设施、校舍结构布局等一切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教育感染作用的静态文化进行有效使用,合理安排学校在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动态文化,就为学生成长打造了校园精神文化形态。
(四)人文关怀建立
学校是有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就必须创造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想实现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以及三个方面各自的内部成员之间,处于一种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就必须关注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通过学校营造宽松的环境,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学生不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办好家长学校,创造学生心理健康有利的家庭环境,来体现我们关注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心理健康状态,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进而为学生成长做好奠基的行动。
(五)评价机制建立
学生评价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评价方面我们注重评价范围的宽度、评价手段的多样,评价内容的全面,在实施评价的具体过程中,避免简单化、唯量化的弊端。学生管理是学校教书育人之本,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评价设置中实行等级+特长+评语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办法,来客观的看待学生成长的轨迹,并予以帮助和引导,适时进行赏识教育。
三、如何体现学生的成长——评价
人的成长包括意识形态的成长、心态的成熟、行为举止的完善等,在适性教育理念下,根据我校办学思想的影响,如何衡量学生成长的效果呈现是具有挑战性的。目前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引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使得教育就不能脱离服务于人的特性,在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要求下,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就成为我们对学生是否更好成长衡量的最好标准。“德”衡量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是否学会了做人、做事;“智”考察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中是否学会了学习、思考,“体”检测了学生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是否学会了健康、养生;“美”审视了学生在各类美育活动中是否学会欣赏、观察;“劳”体现学生在各类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中学会生活、感恩。
四、办学思想最终呈现什么效果——追求
生命的完美需要完美的教育,完美的教育需要对生命整体的关注,教育是完美生命的艺术,是培养独立完整、自由发展,有尊严、幸福的人的行为。我们在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修炼,让教师做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评论者;让学生对学习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选择者”,教育不但要完善学生的生命,而且要完美学生的生命,呈现生命成长的魅力过程,实现人生和社会价值为最终追求。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是人类生命的美容师。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给学生独立的思想,给学生创新的机会,给学生实践的基地,给学生对一切陈规陋俗说“不”的胆量,是教育思想转变的动力和目标,课程开设的科学性,探究空间的拓展性,批判精神的存在性及实践活动的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尊严的保护都是完美生命价值中不能忽视的内容。我们要把一切教育活动都转到为学生成长奠基的轨道上,来敬畏生命、关注生命、完美生命,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