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7期   作者:黄伟萍
[导读] 计算在数学实际应用中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和数学活动
        【摘要】计算在数学实际应用中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和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运算过程,理解数的运算的意义。学生重新理解运算能力的含义,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还应该估计运算结果,探索运算的多种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  提高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小学计算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计算过程中错误屡见不鲜。数学的运算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以及四则运算混合运算。
        一、重视口算练习,为后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就像高楼大夏是用一块一块的砖切成的,只有提高了口算能力,才能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无论多位数加减法、三位数乘两位数,还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或是以后更多更复杂的计算,它们的基础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加强20以内加减法和熟练口算乘法口诀练习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必须从口算抓起。
        基本口算包括两个方面:
        1.100以内的加减法;
        2.表内乘除法。
        (一)100以内加减法是口算的基础,要达到脱口而出,5分钟应达到100道题,准确率达到98%以上。
        (二)表内乘除法
        表内乘除法是乘除法口算的基础,要达到脱口而出,4分钟达到口算100道题,准确率达100%。
        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如果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运算定律、性质,运算或是简便运算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能是照葫芦画瓢,一旦题目一变学生便无从下手。所以,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当中理解计算道理;在此基础上,掌握好计算方法。
        比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十位进1;而且步骤是一步一步来,等熟练以后这个过程可以压缩了,压缩到学生不暇思索的做出来。20以内退位减法,在教学过程中用“破十”的方法,15-7=8,先用10-7=3,再用3+5=8。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学生完全压缩到自己都不能意识的程度,看到15-7就知道结果是8,这就是基本技能训练到位的表现。在简便运算中,例如:题“25×44”,就可以让学生用多种不同的运算思路进行运算、验证、比较。
        方法一25×44=25×4×11
        方法二25×44=25×40+25×4
        方法三25×44=25×2×22
        方法四25×44=25×40×25×4
        方法五25×44=25×40×4
        学生通过验证、比较就马上能辨别出方法四、方法五是错误的。而比较方法一、方法二和方法三,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不同之处及运用后产生不同的简便程度,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分配律的多种运用方法,提高熟练程度及运算的准确率。
        三、计算技能的层次训练
        数学运算能力能力要求大致分两个层次。
        (一)运算能力的层次性。
        1.计算的准确性。在运算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做、四查。即要求学生在读题时,一看清楚内容:题里有哪几个数,它们之间存在哪几种运算关系。二要想想:能不能简算,怎么简算,应用什么定律进行运算?三要明确目的后动笔细心计算。四要认真检查,以预防错误。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2.运算的合理、简捷、迅速高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对学生计算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会”;二是“比较熟练”;三是“熟练”。“会”是基础,是前提。经过有目的、有步骤的训练,还使学生能试用学过的简便3.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以提高运算速度及准确性。
        (二)运算能力的综合性。运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运算能力是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运算和逻辑思维等数学能力互相支持着。
        四、科学地组织练习,逐步提高练习的效率
        促进学生形成运算技能,加强练习是十分必要的,练习科学合理,讲求实效。
        1.练习设计要针对性,排除干扰因素
        小学计算既有联系因此又有区别,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以便排除各种干扰,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其中,对于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环节,应做到必要的突出,或采用反例展示,进行专项训练;也可进行对比辨析,以保证开始时就形成正确鲜明的印象,力求减少以后再出现运用中的失误。以口算为基础,使口算渗透在练习题的每一个环节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科书中的练习题适当的调整和组合,从浅入深地安排,发挥每一道题的价值。
        2.练习方式多种多样,有层次,有坡度,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三年级《乘法练习》,第一环节活动练习设计由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学生扮演买主,谁完成的又对又快,谁就是优秀售货员。第二个环节游戏练习,判断题学生扮演啄木鸟,先找错,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再改正。口算练习,利用打牌进行出示1~9的数字卡片及10~90的整十数字卡片,两名学生各拿一张卡片,指名学生口答。第三环节竞赛练习分别有视算、听算、计算不同的计算方法。第四环节发展性练习以智力竞赛:看谁脑子动得快。通过多样化的联系设计激发学兴趣。
        3.练习的及时反馈,有效地进行调控和指导。
        心理学指出,根据计算形成的各阶段的特点,适当地分配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技能的形成和巩固需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但是练习并非练习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练习效果越好。
        五、错误分析的有效运用
        1、深入了解学生计算的状况,准确分析错误的原因
        作为老师,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准确地分析出学生错误的原因,才能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生的马虎、审题不认真、计算不认真的背后成因,作为老师要认真思考: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会不会与教学指导中存在问题?只有找到根源,才有利于我们有效诊断,采取有效的措施。
        2.引导学生自我反思错因,促进运算能力的提升
        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而且一定帮助学生自己反思错误的原因。比如简便计算无论从其外在外形,还是内在规律,都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会使学生自发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意识,那是追求计算简便性,有时会使一些原本简单的计算越做越复杂,比如35×(54+46),做题的学生会有选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35×54+35×46这种意识性错误。为此,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原因,并把正确写在错误旁标注错误处。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真正错误原因,才有效提供运算的准确性。
        3.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教师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练习设计,做到充分预设,心中有数。哪些题目是学生易错,通过怎样训练能加以突破,哪些题一定要在课堂上呈现或者需要反复地练习。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种做法对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
        总之,计算在数学实际应用中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和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运算过程,理解数的运算的意义。学生重新理解运算能力的含义,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还应该估计运算结果,探索运算的多种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应从教学教育本质出发,在大胆创新的同时,吸取传统学习中的优势,为切实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数学素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陶慧.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运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80.
        [2]侯沙沙. 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杨晓英.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