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法治 新启蒙 ——浅析农村地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7期   作者:罗晓明
[导读]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则担负着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则担负着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建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责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创新,以便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的法治意识萌芽,正在逐渐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而农村地区因为教育资源的匮乏,课程改革的力度远不如城市地区。如何发掘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路径,就成了一道难题。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创新;农村地区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有着鲜明的生活性和实践性,教学重点并不在于传授给学生过多的教材知识,而是通过科学引导来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同时促进生活、学习和道德习惯的养成。因此作为农村地区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需求和思想水平的提升,再以趣味化和灵活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参与热情,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收益最大化。
        一、形式趣味化:创新教学手法,点燃学生求知热情
        小学生天性烂漫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比起沉闷枯燥的授课方式,他们更喜欢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趣味化的讲解语言,还有充满挑战性的课堂互动。而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应兼顾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想要创新教学方式,要先进一步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征,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以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学做“快乐鸟”》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快乐鸟”的主题来设计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讲一个别开生面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那里的村民因为生活贫困,到了春天总是没有粮食种子可播种。而这时,就会有成群结对的鸟儿来到村庄里,拍拍它们的翅膀,留下一粒粒饱满光滑的种子。村民们把它们种到地里,准能获得丰收。又到了一年春天,鸟儿结伴来到村庄,留下了一样新种子,它的名字叫‘快乐’……”
        讲故事环节结束后,教师保留适当的悬念,为学生留下两个简单的思考题:
        1.开动脑筋想一想,名为“快乐”的种子种到地里,会长出什么样的果实呢?
        2,你觉得快乐可以被传递和分享吗?为什么呢?
        藉由问题的思考,学生的想象思维被充分激活,学习兴趣也愈发浓厚。这时教师再正式引入《学做“快乐鸟”》一课的学习。告诉大家,快乐的事情可以与人分享,快乐的心情则可以互相传递,只要把积极的情绪带给身边的人,任何人都可以做“快乐鸟”。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不仅对“快乐”这种情绪的认知更加深刻,学习热情也随之高涨,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有所提升。
        二、教学情景化:设置问题情境,有效渗透法治知识
        整合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是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又一重要举措。

在农村地区,小学生因为教育资源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不但个性发展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也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若想将法治知识有效地渗透到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直观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对学习内容展开思考,用情景化的教学内容来深化他们的认知。比如在学习《小水滴的诉说》一课时,教师若想让学生明白“珍惜水资源”的道理,可以通过角色代入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假如你是一滴小水珠,兴致勃勃的来到人间,想要为大家效力。可不巧的是,你流入了一条脏兮兮的小河,上面漂浮着垃圾、油污,还散发着恶臭,人们闻到臭味就会远远走开。你最终也没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只好孤独的蒸发了……”在生动的设想中,学生不但明白了水资源污染的严重性,与此同时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也更加强烈。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试着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比如班级大扫除需要洗两块抹布,负责值日的同学却接来了一大盆水;家里的水龙头滴滴答答流个不停,可是没有人去拧紧;一家人出门去游玩时给你买了矿泉水,可你只喝了一口就不渴了,相反还觉得瓶子沉甸甸的想要丢掉……通过这些生活情景的判断,学生既能强化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同时也能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意义,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地去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地区大部分课堂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应当及时利用这一优势,为学生营造更加丰富立体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我是一张纸》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来演示造纸过程,帮助学生明白草秸、竹片等原料是怎么经过处理,变成一摞摞洁白纸张的,引导学生将造纸工艺的繁杂与自己学习常用的练习册、草稿纸联系起来,从而郑重的对待纸张,不因为价格低廉而随意在纸上涂鸦,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活动常态化:增加互动机会,强化法治教育熏陶
        前文中提及过,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一方面,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学生能够更好地受到法治教育的熏陶,而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其效果要远胜读十遍干巴巴的课本。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起课堂互动环节,在紧扣教学主题的基础上,设计知识性和趣味性兼顾的小活动,来吸引他们踊跃参与。比如《传统游戏我会玩》中的“挑木棒”游戏和碎片拼图游戏,大家一起体验游戏带来的紧张感和愉悦感,玩过之后还可以说说自己对传统游戏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教材内容延伸相应的课外活动,比如带领学生用罐头瓶和废弃纸盒种植农作物,像花生、豆子和小麦等等,体会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再比如利用传统节日来创办校园文化活动,如清明节可以举办“文明祭祖,追忆先人”的活动,母亲节则可以举办“感谢母亲”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路径主要在于教学形式的趣味化,教学方式情景化以及教学活动的常态化。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用更新颖灵活的手法进行教学,带给学生更加优质的课堂体验,为他们的法治素养萌芽提供肥沃的土壤。
        参考文献:
        [1]钱婷.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创新分析[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8(11).
        [2]叶珍辉.农村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2018(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