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疗效探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4期   作者:曹沣
[导读] 探讨腓骨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腓骨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疗效;方法:本次研究中将收治的100例口腔颌面缺损患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使用腓骨游离组织瓣治疗统计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统计治疗后成功率为97.0%,统计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而治疗总有效率为97.0%;结论:对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治疗中,采用腓骨游离组织瓣方式,利于保证手术治疗成功率,且该方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治疗成功率高,治疗方式具有较高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腓骨;游离组织瓣;口腔颌面;外科应用;并发症;成功率

        口腔颌面是人体中的重要部位,主要包含表情、语言、咀嚼和呼吸等功能,损伤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观程度。若口腔颌面发生缺损或严重受伤,容易对患者正常生理功能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导致面部畸形,因此,必须采用有效方式改善患者面部情况。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医学显微外科手术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临床治疗经验,对患者面部状况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现阶段,临床中对口腔颌面缺损患者进行治疗中,经常采用腓骨游离组织瓣治疗方式,治疗中可让患者快速切除肿瘤,不仅可保证安全缘阴性,而且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肿瘤复发的几率,加快创口闭合,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本次研究将收拾的100例口腔颌面缺损患者作为腓骨游离组织瓣治疗对象,探讨该治疗方式的应用方式,以及手术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腓骨游离组织瓣治疗的口腔颌面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低为25岁,最高为70岁,平均年龄(46.3±3.2)岁,疾病类型:单纯骨瓣52例,骨皮瓣25,例,放射性骨坏死136例,骨髓炎10例。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后确定疾病需采用腓骨游离组织瓣治疗,且患者口腔颌面缺损;②对治疗方式无相关禁忌症;③无凝血功能障碍;④无免疫功能障碍;⑤本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⑥患者签订知情且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失;②未见严重心、肝、肺等脏器功能障碍;③不配合进行治疗;④对麻醉药物不耐受。
1.2方法
        临床治疗中100例患者均采用腓骨游离组织瓣治疗,术前先对患者的两侧小腿进行检查,并对轴型血供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有无解剖变异问题。同时对有无受伤、皮肤灌注不足导致的皮肤温度异常等问题进行判断。采用X线进行检查,使用造影剂于患者两侧小腿位置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是否存在腓动脉硬化现象,并对膝下腓皮穿支位置、长度和大小进行判断,将其显示出来。
        在供血区创面关闭前,并做好止血和冲洗工作,并留置引流管,使用可吸收线缝合皮肤。切除较大皮浆,并于肌肉、筋膜床上实施植皮处理。使用石膏绷带加压固定。
        术后,应于患者膝下防止“沟形”夹板,并抬高患者下肢,膝部保持屈曲状态,膝足居中立位48-72h,定时检查患者指趾血循环状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早期拄拐行走锻炼,锻炼时间应控制在15-30min。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以及血肿、创口积液、口腔瘘和感染几项并发症发生率,成功率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腓骨游离组织瓣治疗方式使用安全性和应用价值越高。


1.4疗效判定
        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确定,其中,显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无并发症和功能障碍;有效: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改善,未见严重并发症;无效:与上述两项指标不符。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治疗成功率
        100例患者中全部采用腓骨游离组织瓣治疗后,其中97例手术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7.0%,术后一段时间患者恢复。
2.2并发症发生率
        100例患者中,术后有血肿2例,创口积液1例,口腔瘘1例以及感染1例,患者总例数为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
2.3治疗总有效率
        患者手术治疗后,治疗效果显效为57例,有效为40例,无效为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0%。
3讨论
        腓骨游离组织瓣方式是临床中常用于治疗下颌骨或口腔软组织缺损问题的方式,治疗中利用皮浆能够修复患者大面积缺损粘膜,利用比目鱼肌且起到对小范围缺损修补效果,能够被应用于覆盖螺钉、种植体以及夹板。同时由于腓骨骨质坚硬,无弧度,修补中应从骨膜下截开(2-4次楔形切骨)塑形。再使用修复板或小钦板在下颌骨残端进行内固定处理,在使用螺钉时,应先确定螺钉位置,防止对种植体植入腓骨瓣过程产生阻碍。另外,腓骨游离组织瓣还可并应用于上颌骨重建中,但该方式与复合板治疗方式存在同样缺陷,体积较大。手术治疗中切除腓骨后,对小腿多数功能不会产生严重影响。由于腓骨在小腿中并非主要承重部分,但对踝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术后会导致患者面临关节不稳现象,会对下肢运动工程产生影响,因此,要求慎用该方式。
        在各项主要手术操作结束后,需要关闭供区创面,在此之前,应做好充分止血和冲洗工作,并放置引流管。然后使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肌层。缝合后针对切取皮浆过大者,应于肌肉或筋膜床上植皮,并使用石膏绷带加压处理,固定后于患者膝下放置“沟形”夹板,帮助患者调高下肢,防止发生血栓,同时保持膝部屈曲。术后观察患者指趾血循状况,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另外,在条件允许下,辅助患者拄杖行走15-30min,而行走期应抬起下肢,并在1周后去除夹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本次对口腔颌面患者的腓骨游离组织瓣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治疗后成功例数进行统计为97例,成功率为97.0%。统计术后患者并发症例数为5例,并发症发生率5.0%,而治疗后有效和显效患者共97例,总有效率为97.0%;说明对口腔颌面外科患者进行腓骨游离组织瓣治疗,保证治疗成功率,且该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能性低,治疗方式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将腓骨游离组织瓣治疗方式,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患者中,能够提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式下手术成功率高,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少,对患者口腔颌面外形及功能改善效果良好,可提升患者对治疗方式认可程度,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肖震,李佳宜,范淑霞,等.腓骨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8):92.
[2]江灿洋,施斌,黄建平,等.游离血管化复合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严重创伤性缺损畸形整复中的应用[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0,18(2):155-159.
[3]吴立萌,蒋灿华,陈洁,等.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受区血管制备困难时的处理[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6,39(2):114-118.作者简介:曹沣(1990.04-),男,汉族,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执业医师,本科,单位:利辛县中医院,研究方向:口腔颌面外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