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4期   作者:冯小雪
[导读]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摘要: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较为严重影响,经数据统计,目前发病率高达5%,随着研究深入,可发现诱发囚素包括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胎盘囚素、子宫收缩乏力等,为了防止产生不可逆后果,还需注意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州。目前常运用缩宫素治疗,可有效促进子宫收缩,但药效维持时间较短,作用时间短,且大剂量的使用,容易导致产妇出现胸闷、血压升高等反应,为了减少用药剂量,发挥有效作用,需联合麦角新碱治疗,其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
        关键词: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产后出血;临床预防研究
        我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显示:199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88.8/10万,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8.3/10万,较1990年降低了79.4070,但产后出血所致孕产妇死亡仍然位居死亡原因之首。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发生的四大主要原因,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0%以上,且易于合并其他原因同时存在。特别是全面二胎政策放开以来,临床中多次孕产史、疤痕子宫、高龄和子宫过度膨胀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而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宫缩剂预防性使用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减少出血量必不可少的关键措施。国外常用预防产后出血的药物多为缩宫素和麦角新碱的合剂,而我国仅有缩宫素和麦角新碱单独药物,并且因各种原因麦角新碱一度停产10余年。2016年麦角新碱注射液重新恢复生产,其同时收缩子宫平滑肌和子宫血管平滑肌,特别是对于血管丰富的子宫下段的强收缩作用和收缩1-3 h的长效收缩等特点,使麦角新碱再次成为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经典组合药物。本研究探讨了宫缩乏力性产妇预防性使用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与传统单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一2019年3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产妇5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 -40岁,平均年龄(29.73±4.81)岁;孕周(37-41)+3周,平均孕周(38.48±1.36周。;其中初产妇316例,经产妇270例。
        产妇入选前3个月未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无任何急慢性感染病史或药物过敏史。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妊娠期高血压、脓毒症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和相关药物禁忌症者。
        1.2分组和治疗方法
        按照胎儿娩出后产妇实际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295例)和对照组(291例)。观察组年龄20 }-40岁,平均年龄(29.89±4.05)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79±1.26)周;初产妇159例,经产妇136例;阴道分娩127例,剖宫产168例。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40±4.23)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32±1.45)周;初产妇157例,经产妇134例;阴道分娩122例,剖宫产169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孕产次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麦角新碱注射液使用前告知产妇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取得知情同意后开展。
        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使用缩宫素注射液,阴道分娩产妇肌肉注射10 IU剖宫产宫体注射20 IU后;另取缩宫素10 IU加入500 ml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使用麦角新碱注射液,即胎儿娩出后,阴道分娩产妇肌肉注射10 IU缩宫素和0.2 mg麦角新碱,剖宫产宫体注射20 IU缩宫素和0.2 mg麦角新碱后;另取缩宫素10 IU加入500 ml葡萄糖溶液缓慢静滴。
        1.3观察指标
        1.3.1产后出血情况及出血发生率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产后2h及产后24 h出血量。阴道分娩出血量统计选用称重法,剖宫产出血量。选用以下3种方法综合计算统计:容积法、称重法和面积法综合计算统计。产后出血评定标准:阴道分娩产妇产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 ;剖宫产产后24 h内出血量)1 000 ml。
        1.3.2额外宫缩剂和其他止血措施使用情况额外增加宫缩剂剂量或治疗性宫缩剂使用情况(指增加缩宫素的剂量或重复使用麦角新碱注射液或使用卡贝或卡前列素类宫缩剂等)、使用其他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或止血处理如B-Lynch缝合术、输血或宫腔填塞等。
        1.3.3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等症状。
        2结果
        2.1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量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4070,观察组为2.7 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2.2两组产后额外宫缩剂和止血措施的使用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额外使用宫缩剂的比例为8.5 0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子宫缝合和宫腔填塞的比例也低于对照组,由于入组数量不足,两组间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产后出血额外宫缩剂及止血措施的使用比较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产妇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中观察组恶心的发生率为18.0070,高于对照组的13.1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两组产妇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第三产程预防性使用促宫缩药物至关重要,可有效降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风险。
        缩宫素是人工合成的多肤类激素,主要是通过和缩宫素受体结合,选择性地作用于子宫平滑肌和乳腺管平滑肌促进收缩来减少产后出血和促进乳汁分泌。但缩宫素的半衰期为1-6 min,在体内代谢较快,且产妇体内缩宫素受体有限,故缩宫素在产后须持续静滴来维持促宫缩作用并且须控制24 h内总量在60 IU内。另外,缩宫素也具有一定个体敏感性,如果大剂量或持续快速静滴应用可能出现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缺血、水储留等不良反应。因此,需探索联合其他可行的用药方案实现有效预防,减少产后出血保障产妇安全。
        有文献报道,缩宫素作用于外部肌层,主要是子宫体,产生节律性收缩,而麦角新碱则主要作用于子宫内部肌层及血管平滑肌,可对全子宫产生强有力的收缩发挥临床作用。正如本研究中,在产妇分娩后采取麦角新碱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后2h和24 h出血量显著减少;同时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额外宫缩剂及止血措施的使用,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显示麦角新碱和缩宫素联合用药预防产后出血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另外麦角新碱有同时收缩子宫平滑肌和子宫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血压升高和轻微副反应(如恶心和呕吐)。本研究中观察组未发生突发高血压、头痛、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呕吐等副反应,发生率比单用缩宫素略高。
        综上所述,缩宫素是目前治疗、预防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具有操作简羊、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等优势,能够有效加速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但长时间使用,增加胃肠道反应、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儿率训。而麦角新碱属于半合成类麦角生物碱,能够加快子宫收缩,刺激子宫平滑肌,药品结构稳定性较好,利于吸收,在预防产后大出血中具有显著效果。分析本次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能够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促进子宫收缩,兴奋子宫平滑肌,用于产后出血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出血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胡建梅,邓芸,付广红, 等.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J].药品评价,2017,14(13):25-2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