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9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按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积极心理学理论,观察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可预防不良反应,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心病;负性情绪
冠心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具有明显效果,但患者在手术后容易出现情绪障碍,负性情绪比较常见,而且因焦虑、抑郁的产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往往导致焦虑、抑郁更为严重。因此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对患者采用合理护理措施,消除其负性情绪,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9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价值。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9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按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纳入标准:均确诊为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可正常沟通交流;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损害、严重慢性疾病;精神病史。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6-76岁,平均(54.25±2.31)岁。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6-75岁,平均(54.22±2.33)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讲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相关知识,包括手术方法、流程、预期效果、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宜运动,及时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内容包括:①当患者病情保持稳定状态后,对患者实施合理评估,了解其负性情绪变化情况。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使之能够讲出负性情绪产生原因,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负性情绪发生原因。也可通过指导,使得患者能够写出自己负性情绪产生原因。②提高患者自我认知。患者因冠心病而承受明显痛苦,当要接受手术治疗时,更容易有负性情绪产生。在沟通交流中,及时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评估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临床依从性等,并将结果告知患者,提高其自我认知。③对患者的积极心理进行有效挖掘。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认知错误,有的会认为,负面情绪的产生是由于患者自身性格特点而导致的,难以进行改变。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情绪进行积极引导,并分析患者对于生活事件的态度变化,并明确其与应对方法的关系,使得患者了解到个人情绪、态度会可以发生改变的,而且具有较高的可控性,从而提高患者自我情绪管理水平。④护理人员应按照患者实际学习、理解能力,使得患者学会一种以上的自我情绪管理措施,可通过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来实现,可使患者情绪管理能力明显提高。⑤在临床护理后,应进行有效巩固。对患者护理期间、护理后产生的变化予以仔细询问,指导患者可在出院后继续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鼓励,使之能够与朋友分享,表达谢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负性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观察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0.0处理,计数资料经x2检验,计量资料经t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两组负性情绪评分
两组护理前,SAS、SDS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术后极易出现一定的负性情绪。负性情绪的发生因素主要为:患者对于介入治疗往往存在恐惧心理,在PCI术前对于手术治疗理解度低,围术期发生并发症,术后过度注意体内支架,担心术后出现后遗症、再狭窄,支架花费导致经济负担,致使社会功能受到影响,无充足社会、家庭支持导致患者情绪受到影响等。
针对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使得患者需求得到满足,改善其负性情绪,使之保持更为稳定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对于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心理干预,可使护理人员与患者保持沟通的积极性,而且可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实施更符合患者需求的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够说出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并针对负性情绪产生原因及时进行安抚、疏导,可提高患者信心,使之得到更为良好的临床预后,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经研究可知,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观察组采取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使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更为有效,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可使患者能够认知并承认负性情绪的存在,且尝试接纳,并对患者进行引导,使之发现自身优势,感悟幸福,关注积极方面,消除负性情绪。而且可通过疏导,使得患者对于身边人更为珍惜,对于自己的生命更加珍惜,保持积极健康态度,多关注正能量,可缓解负性情绪。
总之,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可预防不良反应,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杨秀丽,程芳娜.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0):69-70.
[2]李雯,沈燕萍.积极心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结局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8,25(14):104-106.
[3]周洪丹,邹晓昭,刘乐,等.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38(4):356-360.
[4]蒋淑红.心理干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3):2519-2520.
[5]王宏波.积极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情绪及依从性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