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200例中医内科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4期   作者:刘志刚
[导读] 黑龙江省七台河七煤医院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七台河 154600
        摘要: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200例中医内科临床诊治手段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0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2组,研究组(100例)和普通组(100例)。普通组实施传统西药治疗,研究组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发现,较于普通组,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更为显著,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可看出,在消化性溃疡中运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能够更加有效提升临床效果,可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内科;治疗手段
        消化性溃疡属于临床多见性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出现在胃以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临床特点主要为腹疼痛以及反酸。由于消化性溃疡致病机制较为繁杂。临床的研究结果显示,胃酸分泌过多以及胃黏膜保护作用削弱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当前临床针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治,大多运用常规西医为主的方法,不过从医学效果来看,存在一定的不足,临床效果不佳[1]。本文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00例纳入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0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成2组,研究组(100例)和普通组(100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50∶50,年龄处于23-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9±1.7)岁;普通组男女比例为52∶48,年龄处于24-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3±1.9)岁。根据上述基础资料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都同意将个人诊疗资料用作公开课题研究,科室以下发审核批复准予开展研究。
1.2方法
        普通组实施传统西药治疗,口服奥美拉唑25mg/次,2次 /d,并在其过程中加服克拉霉素0.5g/次,1次/d 和阿莫西林0.5g/ 次,3次 /d,以 7d 为一疗程。研究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也就是虚寒型以黄芪以及大枣,桂枝和生姜等为主药材;气滞型以陈皮、半夏以及和香附等为主药材;肝郁型以白芍以及郁金、川芎和延胡索等为主药材;阴虚型以怀山药以及石斛以及生甘草等为主药材;热郁型以山栀子以及黄连甘草以及白芍和丹皮为主药材,不同药材量按照患者 实际情况合理选择,1 剂 /d,早晚温服,以7d 为一疗程。两组同时治疗2个疗程[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表示;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表示;结果为P<0.05则说明有意义[3]。
2.结果
        经治疗后发现,较于普通组,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更为显著,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3.讨论
        消化性溃疡具体就是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统称,主要在胃蛋白酶和胃酸的消化作用下,患者的胃壁和十二指肠壁的黏膜组织出现损伤的疾病。疾病的临床特点就是上腹部疼痛以及反复发作等,一些患者并没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症状。临床既往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时,大多运用奥美拉唑等西药治疗,虽然可取得改良患者症状效果,不过作用时间偏短,同时副作用较多。消化性溃疡总体病程相对偏长,同时极易频繁发作,临床中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更多运用抗炎以及止痛等药物对患者实施控制,不过西医治疗所需时间整体偏长,在此阶段中,极易发生疾病频繁发作的情况,最终给临床效果带来不利影响。现代中医学提出,消化性溃疡属“胃脘痛”类别,其主要因素更多是由于忧思郁怒和饮食不节引发脾胃升降失调和气机不顺等引发的结果。按照这一病理特征,中医内科更多运用辨证施治原则,也就是分清寒热虚实,对症用药才可更好的提升医学临床效果。其中,虚寒症型中黄芪可保肝利尿,白芍平肝止痛,白术除湿益燥;桂枝降温、解热,诸药和用能够清热通腑;而气滞症型中陈皮燥湿化痰,半夏降逆止呕,枳壳理气宽中胀;香附可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而阴虚、热郁症型中,麦冬以及沙参可治肺阴虚干咳,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山栀子清热泻火,黄连甘草可清热燥湿毒,以上诸药合用可和中理气以及调和阴阳[4]。
        通过上文的试验结果可知,经治疗后发现,较于普通组,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更为显著,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得出相关结论,在消化性溃疡中运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能够更加有效提升临床效果,可在临床实践应用推广。
        作为临床消化内科一种多见性的疾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逐步开始攀升。另外该病的发生还同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和黏膜血供较差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胃溃疡发病部位多发于胃窦部和胃角等,而贲门、胃底等的发生率相对比较低。且一些患者没有显著症状。因此必须对该病引起重视,不断提升患者预后效果[5]。



参考文献
[1] 胡育昌. 消化性溃疡200例中医内科临床治疗方法研究[J]. 人人健康, 2019(9):68-68.
[2] 黄龙男. 消化性溃疡150例中医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15):199+204.
[3] 岳静. 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督脉灸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041(001):P.110-111.
[4] 唐宇.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102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000(002):107,165.
[5] 李庆龙.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 006(010):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