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与呼吸系统疾病及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考。方法:我院呼吸内科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均存在胃食管反流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共57例,经中医临床辨证诊断将其分为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瘀血阻络证等五种分型,均符合入组标准,需接受中医辩证论治,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腹痛、烧心、反流、反酸、嗳气等症状评分分别为(14.45±4.82)分、(13.56±4.17)分、(9.52±2.47)分、(12.84±3.56)分、(12.56±3.96)分,较之治疗前有明显好转,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对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中医辨证论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辩证论治;临床疗效
引言:本次实验中,笔者详细分析了胃食管反流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有57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经诊断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并发有呼吸系统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哮喘、胸闷、呼吸不顺等临床症状,同时,经中医辨证论治后确诊为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瘀血阻络证等证型,例数分别为14例、11例、16例、13例、3例,需接受中医辨证治疗。57例患者中男性、女性例数分别为24例、33例,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53.69±2.14)岁。
1.2 方法
1.2.1中医辩证类型
根据组内患者的临床证型可将其分为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瘀血阻络证[2]。肝胃郁热型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反酸、烧心、胸骨灼痛等症状,且易怒;气郁痰阻证患者除比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哮喘外,其痰量较多,甚至已经形成了痰梗,脉搏细弱无力;中虚气逆证患者精神状态较差,大便稀薄,反酸物质多为清水;瘀血阻络证患者胃、肺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血液循环不畅,伴随有一定的胃脘痛,同时舌质发黑,脉象较为虚弱。每一证型患者的具体病症情况均有着个体化的差异,在对其实施治疗前,需根据其证型的具体情况使用针对性的方剂治疗。
1.2.3 辩证论治
肝胃郁热证:方剂为柴胡疏肝散、左金丸治疗。药物选择白芍、牡丹、柴胡、焦栀子、旋复花、黄连、甘草、香附、赭石,剂量分别为20g、20g、20g、15g、15g、12g、12g、12g、12g。
胆热犯胃证:选择温胆汤、龙胆泻肝汤。选择20g黄芩、20g柴胡、20g焦栀子、20g龙胆草、15g当归、15g赭石、10g半夏、15g旋复花、10g半夏、10g枳壳、10g甘草、10g陈皮等。
气郁痰阻证使用旋覆代赭汤、半夏厚朴汤,药材主要选择20g半夏、20g厚朴、12g紫苏叶、12g枳壳、10g生姜、10g甘草、10g太子参、10g大枣、12g香附。
中虚气逆证:使用甘草、生姜、白芍、茯苓、陈皮、半夏、枳壳、柴胡、白术、党参,方剂为六君子汤、四逆散。
瘀血阻络证:使用血府逐瘀汤,选择桔梗、半夏、赤芍、生地黄、延胡索、桃仁、藏红花、川穹、柴胡等,各药材剂量分别为10g、10g、15g、15g、10g、20g、20g、20g、10g。不同证型患者在开展治疗时,均使用水煎服的方式,每日1及,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400mL,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以症状评分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过程中使用SPSS21.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结果使用t检验,若两组数据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结果
2.2
治疗前、后患者的腹痛、烧心、反流、反酸、嗳气等症状评分差异较大,较之治疗前得到了有效缓解,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
3.讨论
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在逐渐提升,已经较大程度的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临床调查来看,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多样化、顽固化的特点,治疗难度较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会伴随有明显的吞咽疼痛、胃灼热、反酸、声嘶等临床症状,据调查分析,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胃食管腔中胃液含量过多,而胃液具有较强的酸性,在长时间的酸性环境影响下,便会诱发胃食管反流,而导致这一病症的原因也较多,如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且经实验证明,胃食管反流病的直接诱因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同时,多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也会并发呼吸系统疾病,进而会进一步加重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并降低其生活质量[3]。临床上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并发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使用中医辨证疗法,通过辩证分型后进行针对性的论治。通过本次实验分析来看,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患者,其腹痛、烧心、反流等症状评分分别为(14.45±4.82)分、(13.56±4.17)分、(9.52±2.47)分、(12.84±3.56)分、(12.56±3.96)分,较之治疗前均更优,(P<0.05),由此可见,对胃食管反流病并发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使用中医辩证论治疗法,能够更加高效化、高质量化的环节患者腹痛、烧心等临床症状,效果较为理想,应用价值高,适宜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雪. 针刺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张娇.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特点分析及通降颗粒治疗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3]高璐佼. 针刺督脉背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