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到我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70例参与此次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吸痰法干预,给予研究组在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优化吸痰法干预,并比较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吸痰法干预后患者的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等情况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合指数等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和肺部粘膜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优化吸痰法,即联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浅部吸痰法,能提升患者肺通气功能,降低其肺部感染几率,整体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道在进行气管切开干预的早期极度敏感脆弱,粘膜处于高度分泌且严重水肿的状态,因而加重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产生,进一步影响其吞咽能力,明显提升了患者痰液吸入堆积肺部的风险,明显增加了肺部感染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因此,为了改善疾病症状给患者造成的健康威胁[1]。本文探究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到我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70例参与此次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45岁至68岁;研究组患者中男209例,女15例,年龄44岁至65岁;纳入标准:经常规检查结果显示GCS评分均低于8分,且均接受了临床神经外科干预治疗,并采取气管切方式加以干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症状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并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吸痰法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采取优化吸痰法进行干预,即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浅部吸痰法进行干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气管切开早期对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下行吸痰灌洗,每天1次。随后,根据患者指征给予浅部吸痰干预,在干预前需要指导患者吸入一定量的高浓度氧,时间维持10分钟左右,同时对气管滴入利多卡因。最后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下进入两侧气管实施吸痰操作,如出现不易吸出的痰痂或粘稠度高的痰液时,可先行支气管反复灌洗,再吸痰直至吸净为止。值得注意的是支气管灌洗总量要控制在100毫升以内[2]。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吸痰法干预后患者的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等情况变化。
1.4统计学研究
在进行分组数据研究之中,在进行数据的分析、统计时主要应用软件PPSS22.0,其中在分组计数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时经(n%)对本文获取的结果展开表述,在两组间展开的计量资料分析主要应用(x±s)对本文获取的结果展开文字表述,两组在进行检验水准分析时应用P<0.05对两组数据进行核对,本次的组别研究如P值显示小于0.05,则可认定组别之间的数据对比以及分析有研究的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氧合指数(172.8+4.2),动脉血氧分压(61.3+9.6)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1.6+9.8)mmHg;对照组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氧合指数(160.8+7.2),动脉血氧分压(57.7+7.6)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4.6+9.8)mmHg;
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氧合指数(272.2+79.2),动脉血氧分压(99.3+28.3)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2.6+7.8)mmHg;对照组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氧合指数(320.8+111.2),动脉血氧分压(107.7+31.6)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7.1+4.9)mmHg。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现象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现象2例,发生率5.7%;对照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现象10例,发生率28.5%;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语
临床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干预前期,患者机体均处于昏迷或合并意识障碍状态,因此,对于误吸物及痰液的产生现象相对比较多,对其呼吸道造成了严重的感染现象,极易引起肺部感染或严重的气道阻塞等问题[3]。因此为了有效预防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确保呼吸道气道通畅,则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吸痰干预。吸痰干预能将气道产生的分泌物等痰液吸尽,降低患者误吸物现象的发生率。据相关研究显示,按照以往常规的吸痰方法不能将气管分泌物、痰液及误吸物清除干净,长时间累积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粘膜出血或肉芽形成等症状,明显增加了患者肺部感染几率。本文对患者采取优化吸痰法,以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浅部吸痰法综合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合指数等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和肺部粘膜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临床上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优化吸痰法,即联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浅部吸痰法,能提升患者肺通气功能,降低其肺部感染几率,整体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正元. 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J]. 中国处方药(1期):140-141.
[2]曾惠莉, 曾志生, 曾静. 不同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效果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8(15):2608-2611.刘琴.
[3]不同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效果的影响[J]. 健康周刊, 2018, 000(012):148.
作者简介:梁茜(1987-10),女,汉族,籍贯:广西柳州市,当前职务:护理,当前职称: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