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4期   作者:李颖
[导读] 研究分析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入院的120例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并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多排螺旋CT)和对照组(MR),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对于颈动脉狭窄的诊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粥样斑块诊出率的比较上,CT更易检出钙化斑块,MR更易检出混合斑块及纤维斑块,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可以选择CT或MR,而对于粥样斑块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诊断方式。
        关键词:多排螺旋CT;MR;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临床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其中最为常见的两种为粥样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该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如可以早期检出疾病并进行对症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升其生存质量[1]。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为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得到如下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时间阶段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研究患者数量为120例,被选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组(60例)中,研究组患者年龄分布在30-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9±6.4)岁;男女比例为6:4;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在38-7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9.2±7.4)岁;男女比例为7:3。被选患者病情、病程及其他一般资料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的开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2]。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选择的患者对本研究知情,自愿配合完成全部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无其他严重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精神清醒,意识正常;排除有其他严重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不愿参与研究,中途不得不退出研究,如转院或死亡等,无法清晰自主回答研究人员提出的研究相关问题,家属对本研究有强烈排斥心理。
1.3检查方法 
        对照组实施MR检查,研究组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具体方法如下:
1.3.1多排螺旋CT检查:
        所用仪器为64排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调节参数,扫描电压120kV,电流500mA,层厚0.625mm,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水平扫描到颅底,并在静脉高压注射碘海醇,用量50ml,流速4.5ml/s,以匀速注入,速率保持在4.5ml/s,此后再注射0.9%氯化钠溶液50ml,速率同上。获得CT血管造影后,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详细进行分析。
1.3.2MR检查:
        调节参数,TR=21ms,焦距14cm,TE=3.6ms,矩阵384x256,翻转角度25O。以颈动脉为中心,扫描上下2,0cm,扫描方式为T1WI,T2WI,质子加权成像序列,高压注射0.2ml磁显葡胺对比剂,期间通过黑学技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动脉狭窄检出率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发现,研究组有例(17/60)检出,检出率28.33%,对照组有例(15/60)检出,检出率25.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在粥样斑块检出率上的比较
        具体见表2.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主要在于动脉内某个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同时有平滑肌和纤维基质成分发生增殖,最终形成斑块,粥样斑块也是主要的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狭窄的原因,最终导致机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3]。粥样斑块是可逆的病变,如在出现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进展为心脑血管疾病,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4]。
        随着科技的进步,超声,CT,MR等技术不断发展,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MR发展出动脉血管壁成像技术,通过这一技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时,可以清晰看到血管内外壁结构,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发现血管中不稳定因素,快速显示脂质斑块和纤维板块[5]。CT的优势主要是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多序列,较广的扫描范围等。应用该技术进行诊断时,可快速清晰地确认动脉狭窄情况并画出颈动脉血管成像,对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判断准确,,对于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6]。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CT检查和MR检查时,对于诊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组间对比不明显。而对于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CT更易检出钙化斑块,MR更易检出混合斑块及纤维斑块,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但有一点需要说明,因为本次研究纳入的样本较小,可能存在说服力不足的缺陷,期待未来可能通过大数据研究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可以选择CT或MR,而对于粥样斑块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诊断方式。
参考文献
[1]卜海涛.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6):65-66.
[2]雷斌,张家乾.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5):250-251.
[3]李丰华.研究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147-148.
[4]肖萍.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7):87-88.
[5]肖萍.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000 (007):P.87-88.
[6]方军.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系统医学,2017,2(22):89-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