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若不及时施救,患者在短时间内可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院前急救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有效急救措施,是急救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是院内急救的基础。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研究近况进行了回顾。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治疗;护理
0.引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断加剧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时间后造成管腔严重狭窄,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心肌持久地急性缺血超过1小时就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脱水、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部分患者因急救不及时死于达到医院前。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通过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降低病死率,提升院内抢救效率。本文就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接诊与诊断处理
在接到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抢救电话时,医师应当适当安抚患者家属情绪,询问患者的病情,携带急救诊箱(急救药品、心电图、除颤仪、气管插管)。在电话接诊过程中,问清楚日期、时间、地址、患者目前的症状,通过准确的询问避免延误出车的时间。同时,告知拨打急救电话的人注意事项,立即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让患者平卧休息,疏散人群,保持周围空气流通,减轻患者心脏负担。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让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让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位。既往研究表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对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左心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的效果,心电图改善率明显高于未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的患者[2]。
达到现场后,医生立即查看患者一般情况、脉搏、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对冠心病、原有心绞痛,突发胃肠道症状且病因不明的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监测,尽早诊断。
2.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与治疗
吸氧是进行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最基础的措施,目的是提升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将患者抬上救护车后,使用车载氧气瓶,连接氧流表、氧气导管等材料后,给予患者吸氧。若患者口鼻有分泌物,则清除分泌物后吸氧。吸氧前,根据患者病情与缺氧状况调节氧流量,吸氧治疗过程中以每分钟4升左右的低氧流量吸氧位置,浓度约为40%,可避免患者氧中毒与冠脉痉挛。若需调整氧流量,则首先分离氧气与导管,调整后再连接。值得注意的是,吸氧治疗比较适用于动脉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下的患者以及有呼吸窘迫症状 的患者。关于吸氧治疗的方式,国内有文献报道,分别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实施鼻导管给氧与面罩吸氧,发现面罩吸氧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更接近正常水平,患者呼吸频率更低,面罩吸氧效果优于鼻导管吸氧效果[3-4]。对于病情危机、缺氧状况严重的患者还可以采用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其效果优于常规吸氧方式。
不可随意搬动患者,如果患者出现缺血症状,结合心电图监测给予硝酸甘油静脉点滴。在国内一项报道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肝素与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药物治疗,结果发现二者配合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平安转送至医院,未见严重心律失常与心衰。对于出现心动过速、血压上升等症状的患者,需要警惕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有研究报道,院前急救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注射倍他乐克可以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缓慢型心律失常风险更低,可以降低患者猝死风险,挽救缺血心肌。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剧烈疼痛使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血压上升等症状,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除了使用硝酸甘油、倍他乐克等药物以外,还需要对这类患者使用镇痛剂,从而抑制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减轻患者疼痛感。院前急救一般使用3毫克吗啡静脉注射进行镇痛,其是对硝酸酯类药效欠佳的持续胸痛一种有效的镇痛剂。如果患者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则15分钟至半小时可以重复给药一次[5]。但吗啡使用总量一般在15毫克以下,而且给药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梗死面积可能进一步扩大,为了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应对无禁忌症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一般给予患者160至300毫克口服。阿司匹林是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素,院前急救中应用阿司匹林对于后续院内急救、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了阿司匹林治疗患者一年后死亡率最低。除单一使用阿司匹林以外,还可以联合替格瑞洛等药物治疗,以降低心梗延展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濒死感以及剧烈疼痛容易使患者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患者家属常因患者的危重病情产生悲伤、焦虑等情绪。在院前急救过程中,不仅需要采用正确急救措施治疗患者,还需要对患者与家属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与家属的依从性。
3.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转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因此需在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方可转运。在转运过程中,院前急救人员需及时通知医院CCU做好准备,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对接。
转运过程中,救护车内的患者应该取侧卧位,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全程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意识状态等,准备好除颤仪、气管插管等急救用具。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则立即实施心肺复苏,要果断迅速尽全力抢救。在转运过程中也需要耐心向患者家属解释清楚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再进行转运,以防医疗纠纷。
4.结语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若不及时施救,患者很容易死亡,有效、迅速的院前急救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在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应用最新的医疗设备以及系统的急救医学与管理理论去救治患者,注意转运过程中意外以及氧中毒等不良事件的预防,使院前急救更具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杨旭, 郭增勋.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预防性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026(003):65-67.
[2]晏圆.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策略探讨[J]. 世界复合医学, 2019, 005(006):148-150.
[3]张溯溯. 量化标配流程在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8, 028(006):80-82.
[4]陈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探讨[J]. 中国校医, 2019, 33(6):172-174.
[5]杨莹莹.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配合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护理干预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2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