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对急诊临床技术的实际教学操作方法改革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与2018年7月-2019年7月之间40名培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学生来院培训的时间顺序划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急诊临床技术操作模式,观察组学生采取的是局部解剖学知识与急诊技术操作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两组学生临床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及临床实践理论考核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与对照组学生相比较,观察组学生在出科技术操作成绩以及临床实践理论成绩明显更优,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学生相比较,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急诊临床技术操作实践中充分融入局部解剖学对学生临床知识的掌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急诊技术;临床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第一线,经常需要面对重危病人,患者病情变化非常快,因此对急诊医生的基础知识以及临床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医生需要面对重危病人快速的做出科学判断和处置方式。急诊科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临床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例如采取气管切开术来建立呼吸通道,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急诊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对心肌梗死症状进行有效预防[1];在临床教学中通过局部解剖学理论的渗透能让学生对人体标本以及实践操作有全面了解,有效提升医生的临床技术操作水平和自信心。鉴于此,在临床技术操作中充分融入局部解剖学知识,在实践中证明其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与2018年7月-2019年7月之间40名培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学生来院培训的时间顺序划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对照组学生中年龄均值为(22.32±1.05)岁,男女学生比例为12:8,考核平均成绩为(83.25±5.68)分;实验组年龄均值为(23.68±1.34)岁,男女学生比例为11:9,考核平均成绩为(88.15±5.48)分。在年龄、性别、毕业成绩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两组学生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带队教师中具备了副主任医师职称。
1.2研究方法
针对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带教老师亲自进行讲解和操作示范,学生在观察中进行积极辅助。针对实验组学生提前安排慕课等临床操作以及解剖学知识的自主学习,随后利用尸体标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训练,针对林场实操阶段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亲自操作,操作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失误或者问题并进行纠正,避免临床操作中产生意外。
1.3评价方法
①对两组学生出科临床技术操作成绩进行对比;
②对两组学生临床实践综合理论考核成绩进行对比;
③通过自制问卷方式对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s),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x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结果
在临床实践综合理论及临床技术操作等成绩考核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优,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与对照组学生相比较,观察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3讨论
在近些年的医疗系统中,医患关系紧张已经成了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中,患者诊疗安全意识、维权意识都在不断提升,而且对于一些领域来说伦理学也在不断实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会对学生临床技术操作训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学生亲自在患者身上动手操作机会少之又少,使得临床医生实践操作带教难度进一步增加。而且在急诊科,收治患者通常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及家属本人情绪会处在焦虑状态[2],实施抢救过程中带教老师不能对技术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讲解。传统临床带教模式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从理论知识和全方位模拟操作训练角度出发来进行带教模式的进一步改善。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可以发现,提前让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外科手术临床带教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手术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手术效果也能得到明显改善[3]。在当前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中临床技术操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需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利用教学设备和智能模拟训练系统虽然能够让学生在模拟训练中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表现并不能达到预期。这主要是经费临床模拟训练所应用的虚拟人在层次结构方面与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对人体的血管、神经分布描述不够清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真实身体标本来安排临床模拟训练,通过局部解剖学教师以及临床教师进行指导,能够让学生对人体基本结构进行充分认识,以此为基础来开展临床技术操作训练效果更加明显。
由于受到教学课和解剖学教师临床知识的局限,导致在是在临床教学中局部结构的讲解很难实现与临床操作相结合。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很多代课教师并未对解剖学知识的铺垫作用给与重视,往往采取的是直接开展临床操作传授。使得学生不能够将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这种情况会对学生临床知识的掌握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实际教学效果也不能达到预期,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带教老师热情也会受到影响。鉴于此,在开展临床实践操作之前首先让学生局部解剖学理论知识进行全面了解,并积极开展实验操作训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例如,在进行气管切开术带教的过程中,代教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对人体颈部解剖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对颈部前期层次、筋膜间隙、血管和神经分布情况进行全面了解[4]。随后利用实体标本来开展气管模拟切开术,而且在模拟过程中需要将消毒、切口位置选择、不同层次结构分离以及血管和神经处理都包括在内。在操作练习过程中就是需要引导学生对颈静脉弓、甲状腺下静脉进行严密观察和处理,同时对操作中存在的异常情况给予关注,例如胸腺上部、主动脉弓和左头臂静脉位置过高突入颈部气管前方等一些现象都属于临床操作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效避免对人体结构造成损伤;
总而言之,临床医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针对医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培训这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培训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临床模拟训练,从而让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对于学生临床自信心培养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桦杨. 基于临床病例和层次分析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应用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2]刘福生,王苏妹,刘锦,郑香春,李淑芳,朱颖,沈威,潘惠惠,方晓磊.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CBL联合PBL教学法在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6):81-82.
[3]黄沂,宁余音. PBL教学法在本科护生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01):139-141.
[4]顾玉琴. PDCA系统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A]. 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The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Society).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The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Society):,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