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的素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湛维珊
[导读] 文章以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的素养为研究对象
        摘要:文章以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的素养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培养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良好职业素养价值意义进行了探讨分析,随后对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些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培养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培养建议

        前言: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针对青少年的社会服务工作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通过对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行探讨分析,明确职业素养的意义与价值,注重加强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能够更好的推动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顺利开展,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为优质的社会服务,保障青少年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培养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良好职业素养价值意义
        培养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良好职业素养,有利于正确价值思想引导。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健全、价值观完善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家庭养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服务均会对青少年道德观、价值观产生直接的影响。而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主要服务对象便是青少年,只有自身通过培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够在与青少年互动时,通过自己规范的一言一行,给予青少年“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从而给予青少年更好的帮助,引导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
        培养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良好职业素养,有利于满足多样化成长需求。青少年整个成长过程是一个“不可控”的过程,在不同成长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均会发生比较复杂的变化,且受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青少年个体也有明显的差异,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社会问题如此复杂多变的原因。这一情况同样大大增加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难度。因此需要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职业素养培养,全面掌握关于青少年教育理论知识。专业服务方法等,同时还能够基于不同的青少年个体,设置针对性评估与服务方案,给予青少年个性化的引导与服务,如此才能够更好的满足青少年多样化成长需求。
        培养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良好职业素养,有利于对青少年成长施以持续的正面影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从而很容易导致一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误入歧途,偏离正确的成长轨道,形成错误甚至畸形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还会引发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一大隐患。而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对青少年加以引导,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化服务来对青少年施以积极正面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有效达到这一目的,必然需要通过加强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培养,使其能够动态地运用所掌握的服务方法与技巧,能够在青少年互动交流中,敏锐察觉到青少年心理思想变化,并能够为青少年提供提供持续化、精准性服务,使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能够对青少年施以持续、正面地影响,更好的带动青少年服务对象的健康顺利的成长。
        培养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良好职业素养,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稳定顺利发展。在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仍然有着很大的探索进步空间,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尤其是相应的专业督导与支持系统尚不健全,导致当下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发展仍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比如青少年社会工作职业压力比较大、工作人员流失率比较高等,很多工作人员无法从容应对各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通过注重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提升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还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增强工作人员对该项工作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并且凭借良好的职业素养,相应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成功克服各种困难,还能够带给自身良好的成就感,增强对工作的自信心,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稳定社工队伍并形成有序发展专业梯队,更好的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稳定顺利的发展[1]。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模型的建立
        当前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共有两种模型结构,一种是“冰山模型”,在这一模型结构下,个体职业素养在内容组成方面会形成一个“冰山”的结构形状,以水面为分界线,具体可分为两部分,即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水上部分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一些基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非常容易进行学习了解,可以通过培训实现轻松的习得。而在水面以下的职业素养内容则变得更加的复杂,主要包括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的自我角色的定位、自我认知、具体的工作动机等,因此实际很难进行评价衡量,同时也很难通过外界的一些影响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快速的转变,但这些职业素养对于个体工作能力与专业能力提升却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需要进行重点关注。
        还有一种职业素养模型为“洋葱模型”。这种模型顾名思义,就是职业素养内容以洋葱结构形式层层的分布包裹,其中最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内容是动机,然后从内到外,逐渐展开[2]。

相应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包括向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等,一般越外层的职业素养内容越容易培养与评价,越核心的内容越难以进行有效的培养,实际习得也比较的困难。
        在上述两种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模型之中,均将职业知识、技能、经验、价值观以及个人特质等作为职业素养的关键指标。同时在一些基本的职业素养内容中,不约而同的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展知识与技能纳入其中,将其视为是最易评价、培养的职业素养内容。而内在的价值观以及个人特质均被视为最难进行评价与培养的职业素养内容,但这些内容却对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下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更加注重对青少年施以积极正确的思想价值引导,因此价值理念这一职业素养一般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专业素养模型中属于核心内容,只有确保价值观规范正确,才能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青少年社会工作者服务质量水平,给予青少年积极健康向上的引导。而对于理论素养、能力素养而言,这是组成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专业素养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提升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专业化能力的基本保证。个性素养虽然比较多样,不同个体均有着差异性,但在整体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存在决定了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基于不同的青少年个体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保障青少年能够健康的稳定成长。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培养建议
(一)加强正规培训学习:通过实际培训项目提升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
    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的力度,当下对于相关的领导干部培训相对较多,而对工作时间不久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培训次数比较少,因此需要做好有效的培训补充,一般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人员多是青年,因此可充分发挥青年优势,通过应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开展互联网技能运用培训;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上升的现实,为更好的满足社区青少年心理调适的需求,还可以加强对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心理辅导知识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为促使培训针对性提升,充分发挥培训作用效果,可以在原本的培训内容上再增加青年心理认同、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培训,提升青年的自我调适能力与核心职业素养。同时针对于培训系统性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与专业社会服务等培训内容的系统性,防止培训知识碎片化呈现。同时为进一步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可以立足于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实际工作开展过程,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社会工作、心理疏导方法等方面知识技能实际运用培训,不断提升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二)加强非正规学习:建立和完善督导机制与案例分享机制
    首先,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应着手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督导机制。督导是运用专业训练的方式,不断提升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过程。建议完善已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带教制度,聘请心理咨询师以及相关富有经验的实务工作者担任督导,鼓励年轻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互为同行督导,建立多元化与专业化的督导队伍。借鉴社会工作的互动性督导议程设计提升督导机制的制度化水平与成效。另一方面,加强青少年社会工作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积极分享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展经验,通过借助相关的网络平台推送青少年社会工作典型案例,同时积极与相关高校专业人员合作,进一步加强案例研究,充分挖掘案例内涵,加强提炼总结,促进青少年社会工作创新经验的交流与分享,这对于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提升也有着较为积极的帮助。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搭建青年社会工作者交流与成长平台
    首先,应充分借助互联网时代优势,完善青年社会工作者的互联网交流平台,便于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作开展方面的经验交流。一方面大力支持村居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网络平台建构,提升覆盖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给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更多的自主空间,充分发挥青年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互惠交流、自我管理,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3]。
    另一方面,为促进社会各方对青少年社会服务工作的有序参与,要建立不同组织之间的跨界合作平台。结合当前的群团改革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共青团等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深化区域化、网格化团建,促进社区团组织与不同单位的合作,从而为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跨界合作能力的拓展创造条件,增强不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在不断提升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展质量水平的同时,还有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水平。
总结:综上所述,在实际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过程中,相应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对于工作开展质量水平提升通常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深刻认识到培养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模型搭建,采用不同的职业素养培养方法,不断提升相应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从根本上推动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实现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孙成键, 吕春苗. 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探析[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5, (005):43-47.
[2]谢建社, 罗擎. 基于素质洋葱理论的社会工作人才素质模型构建初探[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1)34-35.
[3]夏圣杰. 多元视角下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状况研究[D]. 2018.

个人简介:湛维珊,女,河南新乡,郑州轻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