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以社区为单位实施小儿手足口病防治护理干预,加强流行季节期间健康宣讲力度和相应防护力度,统计社区内受众儿童手足口病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研究以我院附近五个社区为容量,共计1771名儿童纳入干预范围,全年共25例儿童发生手足口病,发生率1.41%,较往年发病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健康宣讲和预防性干预可有效降低小儿手足口病发生率,能够为儿童生长发育营造更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手足口病;小儿;预防与控制;对策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诱因病毒较多,通常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临床表现多见发热,食欲不振,口腔咽峡部、舌及硬腭可见疱疹,手、足、臀等部位可见散发性皮疹和疱疹。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控制且发展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肌炎和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手足口病的病程进程较快,且发展严重时死亡率较高,难以取得理想治疗效果[1]。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其治疗核心在于早期治疗,控制其发病进程,减少患儿病死率和致残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以我院附近五个社区为研究对象,共1771名儿童纳入干预范围,所有儿童均为正常健康儿童,无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及其他手足口病易感特征。
由我院儿科门诊与手足口病专家共同组成社区手足口病防控小组,到社区进行儿童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讲并于高发流行期展开社区儿童手足口病防护工作。
1.2方法
1.2.1 消毒
于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展开社区消毒工作,除了组织社区消毒外还将必要的手足口病防护消毒方法告诉社区居民,由社区居民根据需要进行家庭消毒。通常采用含氯消毒剂配置溶液进行室内消毒,同时对儿童常接触到的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定期消毒,不适合浸泡消毒的物品可在阳光下暴晒,利用日光进行消毒。
1.2.2 隔离
由于儿童自身免疫机能不完全,手足口病又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流行性疾病。当社区内出现感染儿童或疑似手足口病儿童时要做好隔离工作,患儿应留在家中,避免与外界过多接触,预防大范围的社区发病,直至患儿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方可恢复常规活动。
1.2.3 生活护理和指导
儿童发生手足口病后应积极治疗,一周内应注意休息,清淡饮食,若患儿发生口腔糜烂,则应在每次进餐前后进行口腔清洁。对于皮疹患儿应当穿着宽松易更换的衣服,保持衣服的整洁和干燥。同时为预防患儿因皮疹抓挠引起皮肤破损诱发继发性感染,应剪短儿童指甲,必要时可使用指套、手套等进行拘束。若臀部有皮疹,则应当避免长时间卧床和静坐,如有破溃可使用红霉素软膏进行局部涂抹防治感染,并清理干净大小便。
1.2.4 发热应对
一般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此时不需要做特殊护理,但是应当进行降温,避免高热的发生(通常不会发生高热)。除了多饮水外,还可以做一些物理降温,如擦拭患儿皮肤保持清洁、冰敷等。
1.2.5 家长的心理疏导
通常手足口病预后良好,但是当患儿发生手足口病后家属常常会陷入恐慌或焦虑不安的状态,为应对此类事件,应当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以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这对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2.6 用药指导
儿童手足口病发生后除了按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外还可适当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药物,同时可根据患儿具体症状选择使用0.5%碘伏对疱疹或破裂疱疹的皮肤进行消毒,可适当减轻患儿疼痛和皮痒症状。
1.3 评价指标
对实施社区小儿手足口病防控措施一年内社区内发病患儿数量进行统计,同时与往年发病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经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组研究中,5个社区1年内1771名儿童共25例发生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感染率1.41%,优于往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于五岁以下幼儿,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该病症易发于夏秋换季时期,且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因此九月开学时期家长应当尤为注意。对于严重的手足口病患儿而言,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面对这种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与病情控制十分重要[2]。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特别是对于5岁以下容易出现手足口病的儿童而言,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十分重要。针对预防:要积极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因疾病会传染,需要将患儿与患儿隔离。整个治疗场所都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减少病原的传播[3]。另外,还需要积极加强预防宣教,通过与患儿家长沟通,让患儿家长了解更多的关于手足口病的知识,确保治疗作用的发挥。另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提高了患儿家长的依从性与配合度,有利于患儿病情缓解。
而针对手足口病的控制,需要从多个方面开展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心理安抚、健康宣教、饮食控制等等。从心理安抚而言,有效的安抚可以让患儿适应治疗环境,有利于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饮食控制可保证患儿营养获得有效补充,增强患儿的抵抗力[4]。而健康宣教重点是针对患儿家长,通过健康宣教普及患儿家长该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患儿的临床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5]。
综上所述,小儿手足口病具备传染性强和发作频繁等特征,且传染发病情况不稳定,故而应该注重对患儿的早期预防和对症治疗,并加强全面的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
[1]李利.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中的效果和NSE水平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3):83.
[2]吴茜,庄利东,胡冬,安娜.分析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价值[J].黑龙江医学,2018,42(11):1110-1111.
[3]王彦青.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281-282.
[4]孙蕙.我市儿童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法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17):58-59.
[5]张武武.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有效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