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进行枯燥的被动授课。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不会结合其他的教学辅助手段,使得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这将严重扼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历史与社会课课程的开展。本文主要介绍几种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字: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性
1抓住学科特点,培养历史素养
历史与社会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在历史事件中均具备时间、地点以及人物,这使得学生需具有较好的历史观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大事年表,将不同历史事件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提升教学效率。教师灵活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线上发生的历史事件,而非让学生枯燥的记忆背诵历史知识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并非固定不变、一日为功,而应随着学生综合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对应的调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鼓励教师开设体验式、互动式、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师通过设计可辩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讨论,个性化的使用相关历史辅导资料。
2多样教学形式,提升学习兴趣
由于许多历史事件的时间间隔远,这使得学生经常无法充分理解所发生时间。因此,将视频、图片、真实的文物资源引入到进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教学的过程中播放相关视频来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加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促进知识的更好吸收与理解。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于这些视频事件中发生事情的看法。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这幅图画。结合图画进行进一步的历史解读:由于德国政府由于经济以及军事的力量的提升,不满足于当下的殖民地数量,从而向英国发起挑战,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如果学生对于本节的教授的内容感兴趣,也可以留给学生课堂外的作业。通过其他方式如: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向家人询问等获取更多相关知识,这样渐渐的让学生自主的加入到了整个教学活动中。开展学习教育互动,根本是学习,重点是落实。
3渗透爱国教育,培养正确价值取向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可以品味到名仕古人的英雄伟绩,我国的名胜古迹以及悠久的艺术文化。这会将初中生与自己和整个民族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熏陶,领悟到中华民族的坚毅、朴实的优良品格。在初中阶段中,每个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育阶段,对价值观念还未科学地建立。初中生将自己融入国家之中,认识古代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到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再到繁荣昌盛的第二大经济体。
这会使初中生对我国在每个时代渴望追求独立、和平、幸福,努力为民族救亡和复兴的先进中国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清楚每个初中生都应具有的“初心”和“使命”。
4改变教学理念,转变师生角色
教师对于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抽象发展要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历史与社会备课组可以进行抽象内容与要求的统一学习,使得教师在应用历史与社会课程抽象是有一套完善的方法程序。最后,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作为课堂抽象的引导者要求与任务,在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改革中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不应该作为教学的权威者进行方向的知识传授,让学生主动去接受相关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开发出自我探索思考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分清各种关系,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为以后得历史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首先需要对历史与社会的实验教学加强认识,从而更好的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将目光过于集中在成绩上。而需要整体性的考虑学生综合素养,全面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结合问题设计一些实际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或通过合作的方式发现问题。让课堂显得有活力充满积极性,就要让学生自己从内在的想要动起来,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一个有趣的教学情景对与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极为关键的。它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有效途径,使课堂上的教学更加的高效。在学生的能动性调动起来之后,这样便促成生成性资源的形成。在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景中思考以及联系实际。在课堂中有讨论的知识点,教师合理利用不仅仅只局限于本节的教学内容,还让学生向外拓展,这其实便是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5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不断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克服当前课堂教学活动中机械化的问题,积极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形成。当下基于多样性教学模式转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推进了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初中历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创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庆强,刘月英.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运用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0)
[2]周棉园.浅谈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
[3]周爱芳.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