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班级管理工作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7期   作者:赖亚芬
[导读] 创新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期发展下提出的新要求。
        摘要:创新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期发展下提出的新要求。一位具有创新教育理念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深远的,对个人、对民族的未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内在推力。下面,笔者将从创新班级管理的认识、创新班级管理的尝试两方面,浅谈创新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创新班级;认识;尝试
        创新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期发展下提出的新要求。创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是新时代、新世纪对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现实要求。把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组织成一个坚强的集体,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让他们中规中矩,是班主任的工作业绩,但不是真正的优秀班主任追求的目标。而一位具有创新教育理念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深远的,对个人、对民族的未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内在推力,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克服学习生活中的艰难险阻,使学生最终成为一名向善、趋美、求真的人。下面我就谈谈,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创新”二字的认识和一些具体做法
        ㈠创新班级管理的认识
        1.明确学生特色的“创新”。帕内斯认为:“创造力的本质是新颖和对思维、事实、观念等产生合理的联想”。创新正是反映了创造中最本质的东西。所以班主任老师要坚信:对于中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创造性产品,而是创造性过程;固然也提倡他们搞小发明、小创造,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正像马格丽特·米德所说:学生通过本人能重新发现一个原理,即使他的新发现对人类文化传统的贡献等于“零”,它仍是相当有价值的,——因为这代表了“新颖”,代表了学生的创造性过程。这正是学生特色的“创新”。
        2.摒弃“标准件型”的人才观、教育观,确立“注重创新”的人才观、教育观。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培养学生,这是建立在近代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人才观、教育观。这种“标准型”的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承传型”和“应试型”教育观念相结合,产生了束缚、扼杀学生个体创造性的消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必须坚决破除这种“标准型”的人才观、教育观,树立“注重创新”的人才观、教育观。乖巧的、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未必就是创造型的人才,素质全面特别是具有科学批判精神和探究、发现能力的人才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3.形成自己应有的创新信念
        ⑴相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通过适当的教育都可以取得创新型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创新性人才。因此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与学习成绩的好坏没有关系。
        ⑵相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的差别,因此,具体工作中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每位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坚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的原则。
        ⑶相信学生创造能力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教育是培养个体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这里所讲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里的教育,还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
        ⑷相信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班主任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帮助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㈡创新班级管理的尝试
        1.营造创新的班级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环境。托兰斯认为:创新教育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爱默比尔又认为“内在机动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创新”。

为了制造这种“内在机动原则”,班主任老师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把原来对学生的“管、盯、压”改为“教、扶、放”,注意营造班级的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班集体中形成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融洽的联合生活方式,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有利于积极、多向的信息沟通,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机会得以发挥。如果说创造力是一棵成长的树苗,那么民主和谐的班集体环境就是必要的土壤。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该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不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不囿于老师的言论,大胆质疑,突破陈规,逐步形成创新思维,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例如:有一次,我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同学们立刻众说纷坛: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水,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泥巴,有个学生说雪化了变成春天……显然,第三个学生的回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作为班主任老师,我敏锐地发现了学生的这种创新潜能,捕捉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立刻给以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3.开辟多彩的创新土壤
        在课堂教学双边互动上,我们主张增强师生教学合作,教学中多些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致力于教学思想和过程的创新性,致力于创新意识的激发。其实,作为班主任还会发现:学生在学校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创新也不仅仅只落实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它还有另外一片肥沃的土壤,那就是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
        创新性开展班集体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动手动脑、创新求异中迸发出新的智慧火花。例如在培育生物角、黑板报比赛、管理图书角、书香班级建设、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及班级净化、美化、知识化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渗透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子。另外,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社交活动以及班级学校的各项评比竞赛活动中,如学生自创、自演小品、改编课本剧等课外活动中,也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增强其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创新性开好班会。许多班主任总觉得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无话可说,无内容可上。其实班会课精心准备,也能成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但前提是变班主任老师说教为学生自教、自律、自主的活动课。例如周一集体晨会,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可以对此晨会内容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露一手,展示一下劳技课上的作品……这样一周一次的班会课就变成了全班学生信息交流的有效窗口,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施创新型的教学评价
        ⑴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及其单一片价值取向,因为它排斥了除知识以外的其他一切人类价值,而代之以强调将完整的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创新精神的人当作自己的对象,并通过评价努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⑵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片面和用某种僵硬的外在的、所谓客观尺度来衡量个性各异的人,这样评价直接造成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忽视,使评价对象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存在,被某种沉重的外在物所操纵,而代之以引进参照物,致力于挖掘和揭示教育者的行为表现于受教育者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并通过评价促使创新精神的形成。
        ⑶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由班主任老师独揽,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没有评价的主动权和积极权,这种评价只能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而代之以主张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学生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认识。
        创新精神是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最完美的资源,挖掘每个学生存在的创造因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能否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活动是衡量教育成果不可少的一把标尺。班主任就是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发展潜能的条件,让学生将创造的思维火花能及时发射出来。
        参考文献:
        【1】黄洲.探究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创新管理[J].时代教育,2018(14).
        【2】周京通.中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J].中华少年,2018(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