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课程是现代教育教学背景下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落实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小学德育班本课程的实践是一次新的探索,旨在强化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品质教育等,发展其综合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德育班本课程有效开展的策略展开探究,以为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教育;班本课程
基于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班本课程逐渐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它是在师生不断实践、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抓紧构建起来的。但在小学德育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就学校及教师层面来说,部分教师对班本德育课程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入,他们认为开展班本德育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教育内容也十分缺乏,忽视了教育的实际意义,甚至导致有些班级的班本德育课程实施流于形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优化班本课程,制定精准化制度
小学班本德育课程应渗透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形式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教师首先应梳理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认真关心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优化班本课程,与学生一起制定精准化的制度,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教师应创建优秀的特色班集体,引导学生自主建班,积极向上,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例如,可以将“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模式引入班本课程,与学生一同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管理制度,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然后将组内研讨出的制度在班内提出,由全班同学投票表决,再由班主任整合为最终的管理制度,最后再进行班级联盟,打破班级界限,进行班级与班级或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互动。利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为师生、生生沟通搭建平台,还能够轻松地把学校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变为精准化的班级制度,最终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行。
二、改进德育目标,搭建多样化平台
在传统的班级德育管理中,教师往往较为关注班级成绩、卫生状况、纪律状况等方面的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德育情况。而在小学德育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虑时代教育环境,改进德育教育目标,将学生的内在培养列入班级管理目标之中,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促进他们的多样化发展。
教师将小学班本德育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渗透,例如,在班内开展“共读”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读书活动为纽带开展同伴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以此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分享,让德育活动延伸至更多领域。还比如,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有许多学生都对“表演”十分感兴趣,这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为学生编排儿童剧目,如语言课本剧、数学小品剧、英语情景剧、音乐舞台剧和心理剧等等,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班级成立“表演社”,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在参与活动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态,由浅及深地实施德育教育。
三、完善德育评价,促进个性化发展
小学班本德育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坚持多元化、开放性与科学性的原则,完善德育评价体系,通过完善个性化的评价对隐性班本德育课程进行探索,不断创新德育评价机制、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从而发挥出学生主体的独特作用,促进个性化的发展,最终提高班本德育课程实施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德育班本课程中评选“最美班级人”,充分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空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还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评价主体的身份参与到班本德育课程德育教育评价之中,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并接受他人的评价,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最终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引导学生把对他人的评价变为寻找他人的优点,一位学生说道:“**同学每次完成作业都很积极,而且当其他同学遇到问题时,他总能第一时间为他们寻找解决办法。”这样,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挖掘他人的优点,如何欣赏他人。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提高班级德育课程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班本德育课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德育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作为教师,应重视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并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以“班”为本进行德育课程改革和探索,优化班本课程,丰富德育教育方式和内容,认清班级管理目标,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和研究,努力使班级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晓玲.深度理解班本德育课程[J].江苏教育,2019(15):41-46.
[2]李兆文,王勇.班本德育课程:现状、成因及对策——以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为例[J].江苏教育,2018(63):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