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7期   作者:杨志勇
[导读] 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
        摘要: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顺利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从而促进学习者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 课堂 创设
        数学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目标即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意识及方式方法,让学生具有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与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虽然数学学科中抽象性与单调性是主要特点,但是要怎样消除这样的抽象性与单调性营造出数学教学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呢?笔者认为可将情境教学法巧妙融入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成效。
一、创设情境小游戏,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具有天真活泼、生性好动的特点,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倘若教师直接指令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较难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该依据儿童自身具有的天性因势利导合理利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时将数学知识较好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寓教于乐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部分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的达成各项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在设计的小游戏当中融入部分竞技性元素,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所有学生都可向教师领取到相同数量的教具小棒,可由老师让每两个学生组成一个计算小组,教师出题给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正确次数最多的小组,获得“计算小能手”的荣誉称号并获得奖励。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生动有趣,可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游戏学习的主动性,使所有学生全身心融入学习活动中,有效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在寓教于乐当中快乐学习。而部分较活泼好动的学生对数学练习的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只要融合数学练习与游戏活动之后,即能有效转变这一状况。让小学生身心都沉浸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进行着数学游戏,这样不但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深入理解与熟练掌握,而且可有效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二、教法灵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代替的作用,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那么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该体现在每时每刻,对于我教师来说更是责任重大,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为他们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发散思维的培养,在于我们教师的灵活引导。在学习认识几分之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折一张纸的四分之一,一个小男生折出了八分之一,我当时想与这个要求也不符呀,刚想放弃的时候,忽然灵机一动,问学生,他虽然折的不是四分之一,但是你们看看他折的是几分之一呢,然后我启发学生,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几分这一呢,不难想到,学生们的思维被打开了,折出了很多几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就拓展了知识面,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折二分之一的时候,学生的折法就一种,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孩子的折法还是很唯一,到了折四分之一的时候,我动手折了一个,然后就看到了学生们不同的折法,我一一的展示在黑板上,这使我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用心,一句话,一个小动作都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生活化”平台,使学生更具有学习主动性,对数学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快乐地学习。


        三、课堂要动,在实践中发展思维    
        课堂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如果每一节课我们都用心去设计一下,这还是不难做到的,要充分体现“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问题:把硬币抛出去,哪面出现的可能性大,哪面出现的可能性小呢,学生纵说纷纭,我拿出几个硬币,让他们分组扔一扔,然后汇报一下结果,最后通过几个小组统计的结果表明,两面出现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找到了答案,而不是我们教师强加于他们的,在动手中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心情很高兴,每个学生都被带动起来,因为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玩中他们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思维了,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多一些这样的活动,就会改变原有的枯燥,乏味,所以我感觉这样的活动多了以后,学生都很喜欢上数学课了,所谓的富教于乐,其实内涵是很深的
        四、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思维活跃、动手实作能力较强,数学课上不少学生会出现“不安分”的行为,如会在作业本上胡乱涂鸦,折叠纸张。而这一些行为却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需要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当中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出可供其实际操作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当中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以此培养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当中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与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立足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当中学习与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例如:学习分数大小时,可安排学生分橡皮泥,指导学生将一团平整的大橡皮泥均等地分成二等份,取用其中一份;将其再均等地分成四等份,再分取一份,将其再均等地分成八等份,让学生对这些橡皮泥学习和理解分数大小这一知识点。借助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增强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时主动思考,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借助创设游戏学习、实践操作、现实生活等各种情境方式,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息,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具有更多趣味性。另外,借助运用此种方法,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发展意识发展,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以此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我们要把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上的生动,有趣,学生才能喜欢,使知识变成活水源泉,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程蕾.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种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2):68-69.
[2]吴粉庆. 浅谈小学数学情境创设与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01).
[3]张元勋. 创设课堂情境,激活数学思维——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 学周刊, 2016, 24(24):251-252.
[4]陈书立. 创设有效情境 打造灵动课堂——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35):39-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