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介入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管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各50例,均按随机抽签法分组,观察组行全程介入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经护理,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介入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哮喘患者的肺部功能,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全程介入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病均属临床常见病,支气管哮喘在年轻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患者有喘息、气促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年龄较大,患者同样存在喘息、气促症状[1]。其发病诱因与感染密切相关,经治疗后,很多患者仍有相应临床表现,如咳嗽、活动后气促等。临床中,也有部分患者会同时存在这两种疾病[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应予以恰当护理干预,促进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所选患者实施全程介入护理,并分析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哮喘患者各50例,随机分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3~64岁,平均(46.2±1.3)岁;观察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5~65岁,平均(45.8±1.6)岁;哮喘疾病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4~65岁,平均(45.7±1.6)岁;观察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6~66岁,平均(48.8±1.5)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即指导患者用药、给予吸氧、做好呼吸道护理等。
(2)观察组用全程介入性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干预。强化患者心理疏导,随时关注和了解其心理动态,若患者存在不良情绪,给予相应排解和疏导,告诉患者良好的心态对于治疗的促进作用,使其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②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关于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并发症状、常用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并告知其治疗的积极意义,提醒患者在治疗期间做好饮食控制,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③设备使用指导。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告知其吸入装置的操作原理,治疗效果,让他们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因错误应用而造成不良影响。④突发状况护理。为患者普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巧,使其能够自行应对一把简单的突发情况,以保证可以在医护人员未在场时良好应对突如其来的不良状况。⑤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后,定期以电话的方式对其进行随访,了解患者一段时间内的恢复情况,叮嘱其继续注意相关事项,定时来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情况,主要包括:最大呼气一秒呼出气量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相关指标差异不明显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哮喘病在临床中较常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气促等,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若患者病情严重,可根据情况给予雾化吸入[3]。
在对患者治疗的同时,需要进行辅助性护理,以促进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所选患者实施介入性全程护理,其中心理干预有助于调节患者心态,使其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认知度,使治疗更加顺利。指导患者合理解决突发状况,可提高患者自我应急能力,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出院随访可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病况。经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哮喘病患者中,观察组肺部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综合上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实施介入性全程护理,可改善患者肺部状况,临床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曾映雪. 全程介入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管理的治疗效果观察[J]. 广州医药, 2018,49(06):126-128.
[2]阮丽萍, 陈邦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全程护理[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5, 8(4):108-109.
[3]周泽云, 吴红梅, 徐智. 367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护理[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02):195-197.
[4]吴雪花, 王喜红. 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氧驱动雾化治疗中的意义[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8):1097-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