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化教学与初中数学的融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7期   作者:锁亮
[导读] 教师认为数学与生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摘要:教师认为数学与生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以生活为桥梁,构建数学知识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力,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数学知识规律的认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充分运用生活,开展数学教学,促进生活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融合策略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上,并未构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连接,导致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科,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以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以生活作为媒介,打通学生与数学之间的壁垒,构建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连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创设生活问题,构建思维连接,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知识点,将其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并引导学生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授“直角坐标系”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在上课前,发现邻班的学生上体育课,在调整学生的顺序。教师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创设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在一个新成立的班级中,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座次顺序,到操场上站队。如何在短时间内保证学生可以迅速转移到操场上,并保证学生的整体位置正确呢?在出设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从直角坐标系的角度思考!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小陈说:“我们可以在教室中建立直角坐标系,即将教室的正中央的过道设置成为X轴,并寻找X轴的中点,并做其垂直平分线,创设Y轴。为了让更为直观地计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将两位学生之间的横向、纵向距离均设为单位‘1’。每位学生只需要记住两个数字,便可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让学生从生活问题中,提炼出所要考察的数学知识点,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布置生活作业,打造第二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一堂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运用布置生活作业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适时地查漏补缺,或是通过练习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本段主要从布置生活作业的角度,打造第二课堂,让学生深层次思考教学问题,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完“垂直平分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微课,布置生活作业,打造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课下完成数学知识的再次运用。教师在微课中,创设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灿积极响应国家提倡的大众创业的号召,打算在三个学校之间开设一个商品商店。对于商店位置的要求为保证商店到三所学校的距离相等。在布置完这个问题后,教师做出如下的提示:可以从垂直平分线的角度思考。与此同时,教师运用现代通讯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学习策略,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再次上课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小于说:“在教师的指导下,我运用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首先,我将三个学校画成三个点,连接成一个三角形。其次,我分别做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最后,这三条线的交点为商店的位置。这是运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创设生活情景,延伸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情景,开展数学教学,让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很好地融合到一起,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种理解,思考更多的体现此种知识的生活现象,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在讲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一位工人砍木头的场景,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引导性思考:可以将斧子看成一条直线,将圆木头看成一个圆。在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小燕说:“当工人叔叔的斧子没有和圆木桩接近时,我们可以看作直线与圆相离;两者接触为一点时,即圆与直线呈现相切的关系;斧子砍入圆木桩内部时,圆与直线相交!”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说:“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表现圆与直线三种位置关系的例子,谁可以说一下?”小罗说:“妈妈用筷子敲鸡蛋!”小碧说:“奶奶用刀切西瓜!”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场景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学习的视角再次延伸生活,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总而言之,在运用生活教学开展数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发散能力,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数学学习,真正地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更为深入地研究数学教学内容,并积极地探索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生活之源,源源不断地为数学教学提供动力,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代兵.让生活之花开在思维的阳光下——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0)
        [2]陈米华.引生活之源 活数学之水———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数学教学通讯.2017(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