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不断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它不仅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基本保障,还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笔者对有效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问题;合作探究;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较为基础,但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存在一定的矛盾,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一矛盾,则会对学生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及时发展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既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还能够使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作为切入点,从“巧设课堂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运用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巧设课堂问题,增加探究意识
探究意识是活跃思维的要素,也是增加数感的主要依据。传统的一言堂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而课堂问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了其自身的能动性,还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应巧设课堂问题,让学生伴随着问题,循序渐进地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笔者考虑到学生对整数加减法具有一定的掌握,并且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为了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首先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同学们,文具店有很多文具,现在有一支钢笔8元,一块橡皮0.5元,一支铅笔1元,小明如果想要买一支钢笔和一支铅笔需要花多少钱?”学生根据对整数加法的理解,列出算式“8+1”,并写出结果“9元”,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如果买一块橡皮和一支铅笔需要花多少钱?”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类比整数的加减法得出了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通过课堂问题,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系整数的加减法得到了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还使学生不断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探究,增强交流互动
新形势下,生生互动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而小组合作探究恰恰为生生互动提供了新思路,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还能够以优带差,增强学生的交流互动频率,同时,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形成民主的和谐氛围,因此,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这样既让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碰撞,还有助于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每个学生不断获得新知,增强自身的数学能力。
如:“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笔者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课前将准备好的导学案分发给每个学生,并组织学生按照导学案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导学案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如:“以前我们学过两个长度单位,它们分别为()和();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为()厘米;在直尺上每厘米之间有()个小格”,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了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能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获得了自我效能感,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成为大势所趋,它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以趣味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以降低学生理解过程的难度。因此,教师应把握教学内容,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以多种感觉冲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四边形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为接下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奠定基础,笔者考虑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生活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四边形的存在,如:“楼梯扶手、篱笆、电脑屏幕”,这些场景给了学生视觉冲击,由于这些实物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使学生对四边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伴随着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展开了教学活动。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降低了学生理解难度,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为教学的顺利展开做好了铺垫。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它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念,并为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设课堂问题,并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增加他们的探究意识,同时,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此外,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晓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用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7(29):164-165.
[2]李云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11):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