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动机不强,注意力难以集中,但他们天生爱玩好动、善于表现。而在创新的教学的过程中,他们总是能够精神振奋、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因此,为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教师不妨在基于教学的具体内容及需要,创新自身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激发学生急于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弊端和缺陷日渐显现了出来,由于教师习惯性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从谈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鉴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并积极借助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活数学教学活力,使学生能够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与探索活动中,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总结如下。其一,轻备课。备课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教师们往往对备课工作并不是很重视,这其中不乏一些骨干教师,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高效的开展教学。其二,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口授法+板书实施教学,而未能充分的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没有生机。其三,课堂互动不足。课堂的教学中教师的学生的互动频率较低、互动效能不好,导致教师不能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到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其四,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扩大化。班级中两极分化现象又扩大化的趋势,一些学困生逐渐更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以上就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础现状,我们数学教师要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1.有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课堂导入设计得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关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目标导向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特点实现有效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内容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笔者对学生说道: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看看你能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什么规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老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老和尚。一天基于此,笔者让几位学生接着往下说,再让全班一起说。在这之后,笔者向学生重复了先前的问题: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此导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理解了依次不断重复循环的含义,进而为新课教学做了铺垫。
2.趣味教学,实现寓教于乐
兴趣是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和学习能量的调节者,是学生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前提和支撑,就势必难以取得理想中的教学预期。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为导向,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对传统数学教学的理念、模式、过程与方法进行大胆革新,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
例如,在教学“测量”内容时,由于学生对长度单位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且这部分知识较为枯燥,所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先是在课堂教学之初用软尺在黑板上画出一厘米、一分米和一米的长度,然后请一名学生当志愿者,站在讲台上。这时,笔者向学生问道:讲台上这位同学的身高是多少呢?一番交流讨论过后,笔者让各小组派一个代表分享猜测结果,看看哪一组猜的最接近。
待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后,笔者又让学生对课桌的长度进行了猜测。通过猜测和测量,学生发现课桌的长度不足一米。于是,笔者适时向学生讲授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这样一来,不仅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进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
3.合作探究,落实主体地位
探究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它的价值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发展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继而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落实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内容时,笔者先是让学生测量了圆柱底面直径,计算出了圆柱上底和下底的面积。之后,笔者向学生问道: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呢?接下来,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练来共同探究圆柱的表面积公式。经过思考分析,学生巧妙地运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探讨发现了圆柱的侧面积正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的乘积,这便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学相长。
4.活动探索,达到学以致用
将活动教学法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更为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内容,不断的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进而全面的助力班级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1)合理划分小组
在数学课堂开展实践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划分的是否合理与科学,将会直接影响到实践活动的开展效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强化对小组的划分。在小组划分过程中需要注意:其一,互补性。实践活动要想高效的进行,就需要让每个小组学生的实力相对均衡,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小组划分过程中做到学生互补,不同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的学生进行互补性组合,确保每个小组都是均衡的。其二,自愿性。所谓自愿性就是要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征询学生的意见,只有学生满意和信服的小组划分才是有价值的,才能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协调一致的进行活动,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满足互补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体现自主性,满足学生的主观意愿,从而助力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和进行。
(2)有效进行组织
小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弱,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的实践活动进行中积极的协调和组织,确保课堂的实践活动可以较为高效和顺畅的进行,进而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方面需要教师合理的进行活动设计,有效的明确活动的主题,较好的安排活动的每个流程,并为不同的小组划分明确的实践活动任务,并充分的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活动有效的开展。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不断的解决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较好的对课堂的活动秩序进行维护。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特点,并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和寻求符合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方面素质都能够得以有效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邱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76-177.
[2]温继桂.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9(34):48.
[3]马志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