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多发伤有效急救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随机从急诊科2019年期间治疗的多发伤病案中抽取80例,以选入组别的顺序分为两个小组,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抢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多发伤患者而言,急救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尤为关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关键词:多发伤;中西医结合;护理
临床上,多发伤是急诊科常见抢救疾病,因发病突然,病情恶化快,死亡风险高,接受及时有效的抢救与护理干预尤为必要[1]。为了能够提高多发伤患者抢救率和急救水平,积极借鉴有益的经验,本研究提出采取中医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急诊科2019年收治的80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32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年龄(35.4±1.8)岁。以选入组别的顺序分为两个小组,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对比一般性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纳排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多发伤诊断与防治指南》中诊断标准[2];②意识清醒;③对于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并自愿签订了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重度或者危重度疾病;②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较为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的患者;③精神异常,无法配合医护干预;④存在检查禁忌症的患者;正接受其他研究项目。
1.3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严格遵照医嘱使用急救药物,并对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做好各项急救准备。观察组则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具体为:(1)抢救性护理。迅速开设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严格遵照医嘱补液。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止血处理。针对开放性伤口,应迅速清理,预防被污染;针对同时存在骨折症状的患者,应有效固定,预防第二次损伤;针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应迅速实施按压止血、口服外用云南白药等处理方法。维持患者顺畅呼吸,针对心搏骤停的患者,应迅速实施心肺复苏处理;(2)协助接受检查:护理人员应主动帮助患者完成一系列检查活动,避免由于不熟悉医院缓解而延误了检查时间;(3)心理护理:抢救时,护理人员应注重对患者及家属心理引导,可轻轻抚触、鼓励性眼神及安慰语言,为患者带来安全感,避免出现过激心理反应。(4)中医护理:①耳穴镇痛。对耳部进行细致消毒并把王不留行籽贴贴在穴位上,然后轻轻地按压穴位(侧神门、三焦、耳大神经点、枕小神经点),以患者感到痛、胀、麻、酸为最佳状态,按压时间不得低于5min,每隔1h按压一次。②按摩: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采取指推法、指揉法对患者小腿、足三里穴、太阳穴等穴位予以按摩,达到活血行气、缓痉舒筋的功效。③中药循证治疗及护理。针对骨折患者,可指导患者服用活血祛瘀汤、桃红四物汤,同时外敷消肿膏,有效预防骨折愈合不良、软组织粘连等严重并发症。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进行如实统计,同时,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要求其基于自身感受选择各调查项目选项,调查人员不得进行干涉。
1.5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对本研究所收集的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效果评价指标以%予以呈现,以X2进行全面验证,其中P<0.05证明了观察对象差异较为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
据统计得知,观察组中38例成功抢救,抢救成功率为95.0%;对照组中33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82.5%。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5.254,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通过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新经济常态,多发伤发生率持续增长,且病情越来越复杂与危险。所以,及时有效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挽救生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多发伤急救成功率有所提高,抢救质量不断优化,然而在抢救性护理基础上联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法,相关研究较少,对此本研究重点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主要是由于中医护理干预中,耳穴镇痛不仅具有调和气血、舒经活络的功效,而且有效缓解平滑肌痉挛症状,减轻疼痛;按摩可加快血液循环,实现通经活络、通畅气机的作用[3];中药循证护理可强化人体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在多发伤急救中,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各级医院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姝娜,徐叶叶.两种急救护理模式在多发伤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急救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8):135.
[2]刘佰艳.综合化急救护理对多发伤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4):164—165.
[3]王桂芝,张洪露,张瑾.基于中西医结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危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036(021):2968—2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