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符号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只有具备一定的符号意识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文章主要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展开探究,详细介绍了介绍符号历史,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创设符号情境,加强学生解决实践;课堂有效交流,完善学生符号认识等几种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科目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不同特征,逻辑性更加明显,对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成长特点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注意力以及思考逻辑等方面发展并不充分,学习上阻碍较多。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任务集中在学生的基础核心素养教学方面,能够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更加顺利。符号是将数学知识进行串联的重要工具,也是阐述数学原理的重要工具,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一、介绍符号历史,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数学教学是知识的教学,也是文化的教学,数学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利用数学知识的方法与能力,数学文化增强学生的学科内涵,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的起始阶段,增加数学文化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过程中,可以从符号的历史演变过程入手,向学生讲述符号是怎样从最原始的状态一步步发展成为现在的状态,使学生在认识符号演变过程中增进了解,产生对数学符号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数学符号,很多时候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对忽视了向学生介绍数学符号的来源于发展,需要教师注意这方面的改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加减乘除各个符号运用教学过程中,观察到学生对相似的加号与乘号兴趣较大,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分别向学生讲述加号的来源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事件,以及乘号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的面貌,解开学生内心的学习困惑。学生在教师讲解数学文化过程中增进了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有了明显提高。
二、创设符号情境,加强学生解决实践
小学数学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数学符号的发展历史引起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后,需要为学生创设符号使用情境,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符号情境的创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符号具体用法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掌握程度并不相同,在符号情境实践中能够得到相同的检验,学生能够非常清晰的认识到自身与其他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产生提高自身符号水平的意识。教师为学生构建符号情境的过程就是学生提高符号素养的实践过程。
例如,在比较大小相关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掌握>、<等不同的比较符号,知道在两种相同事物的比较中运用哪种正确符号。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符号使用的实际情境:“同学们,周末你们可能都会邀请朋友到自己家做客,如果你给朋友三个橘子,自己有两个苹果,那么是谁的水果多呢?请你在纸上写出来。”学生在实际情境当中进行思考符号的运用,有的学生很快就写出了正确答案,而有的学生却在橘子与苹果两种不同类别上犯迷糊,遇到了暂时性的困难,得出结果结果较慢。学生在这种实践中锻炼了使用数学符号的能力。
三、课堂有效交流,完善学生符号认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述符号的发展过程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符号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解决符号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进行上述两方面教学任务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能够互相探讨对不同数学符号的认识以及对正确运用数学符号的经验。学生独自学习效果虽好但具有范围的局限性,增加与同学的相互探讨后能够有效减少学习误区。
例如,在“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教材当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后,又为学生布置了几道相似的习题,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最终结果各不相同,结果正确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学生结果都是错误的。教师经过询问,得知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从题目中抽象出数学未知数符号,进而影响了学生数量关系式的正确性。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每组内分配一名计算正确学生,由学生互相交流经验,解决符号抽象中的难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数学文化与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结合,能够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更好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需要注意三方面内容,一是要利用符号发展历史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二是要为学生创建符号运用情境,提高学生使用数学符号的能力与水平,最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丰富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超,陈理宣.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以“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9(22):33-35.
[2]樊静. 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培养策略[D].沈阳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