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知识是需要学生一点一滴地实践,数学经验是需要学生一寸一寸地探索。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数学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感悟中,找到数学知识积累的捷径,学会利用数学的技巧来攻克数学的难关,突破自己的境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像是雕刻工艺品一样,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确保学生能够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一、雕刻生活的工艺品——挖掘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可以将其与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为学生雕刻生活的工艺品来夺取学生的目光,挖掘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能力。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容易走进误区,不能站在生活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鼓励学生结合生活来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分析数学知识。
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能够在面对多边形的时候养成从容的学习态度,加强学生对多边形图形的理解,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了学习,为学生列举了不同类型的多边形,让学生对多边形进行划分,找出自己熟悉的图形。学生观察多边形后,对多边形进行了划分。学生在划分的过程中发现,多边形可以由学过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梯形等图形构成。由此可以知道,多边形的面积可以由构成多边形的图形的面积相加得来。带着这一认识,学生投身到验证活动中去,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了计算。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总结了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掌握了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这样,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雕刻生活的工艺品,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数学,挖掘了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雕刻问题的工艺品——挖掘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可以将其与课堂提问联系起来,通过为学生雕刻问题的工艺品来紧抓学生的思考,挖掘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知识的能力。部分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的时候,对于知识的理解是较为浅薄的,一旦遇到数学问题就容易出现知识的缺陷。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帮助学生暴露出学习的缺陷,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为了使学生尽快获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数学知识,能够把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内涵,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形状、结构等知识,形成图形抽象的意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罗列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观察,并思考: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又是怎样的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能说出身边存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案例吗?你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学生围绕问题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了观察,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信息,知道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接着,学生又通过分析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剖析图,掌握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结构组成,积累了图形抽象的经验。这样,通过为学生雕刻问题的工艺品,挖掘了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雕刻实践的工艺品——挖掘学生分析实践中的数学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可以将其与实践联系起来,通过为学生雕刻实践的工艺品来催促学生融入到数学中去,挖掘学生分析实践中的数学知识的能力。部分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的时候,不懂得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缺乏实践的精神。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积累方法。
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使学生熟悉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的方法,能够在给定的要求内完成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了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实践,让学生能够在计算中不断总结,积累分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经验。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熟悉了分数的特性,了解了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规则,尝试使用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进行了计算。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观察后,发现了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教育指导,有效巩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和理解。同时,学生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数学审题和运算的能力,可以又快又好地完成练习。这样,通过为学生雕刻实践的工艺品,挖掘了学生分析实践中的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本文通过为学生雕刻生活的工艺品、雕刻问题的工艺品、雕刻实践的工艺品,挖掘了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挖掘了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挖掘了学生分析实践中的数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红霞. 小学高年级数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57-259.
[2]公海霞.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