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7期   作者:符小军
[导读] 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激励的作用和策略,提出教师应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实施情感教育
        【摘要】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激励的作用和策略,提出教师应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实施情感教育,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关爱全体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科学客观的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地学习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感教育、情感渗透
一、初中物理渗透情感的激励作用
        教学任务并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它还担负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情感、有价值追求和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学不仅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更是情感发展的过程。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就是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情况,将情感教育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去,使学生感受到关爱,能培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在整个课堂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扎实备好整个课堂的每一环节,精心设计学习物理的情境,导入奇趣,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生活中的有趣的物理形象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的最大驱动力。学习物理的兴趣因在这样的氛围中而盎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主动交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地学习情感。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接受他人观点时的情绪,对他人言行的情感表现以及个人与他人的情感关系,都会影响到对他人言行的接受程度。学生能否学好一门功课与教授这门课的教师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学生家庭情况和生长环境不完全相同,所以学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留意他们的个性,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共性。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这时老师就要有意的和他们交流沟通。偶尔课外遇见教师,胆怯不敢和老师交流,这时教师应主动放下身段,和他们问好沟通。有时课前教师也可以提前进教室有意的和一些内向的或问题学生主动沟通,了解一些他们生活中的困惑、困难,帮他们解决,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感受到了你的关爱,促进了师生的感情,课堂上少了份羞涩、胆怯的目光,学生的个性、人格被充分尊重,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大胆发言,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意见被广泛倾听,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初中物理的理论知识本身就较为枯燥,对学生也缺乏吸引力,但由于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改善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现状,还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加努力,不负教师对其的厚爱,教师以这种良师益友的形象开展授课,相信对教学成果来说也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民主,关爱全体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少说已有上百年历史了,加上几千年封建社会对我国教育思想的影响,已经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得单一、死板、格式化了。素质教育呼唤课堂民主,克服教学专制,民主的课堂就是以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形成教学相长。这就要求师生间的角色要平等和民主,由教师问学生转向学生问教师、问同学、问自己,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发挥着引导、组织、促进等多重角色作用,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积极乐观的教学热情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正面影响,给学生的感受是快乐轻松的,在这样愉快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科学客观的评价学生。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则是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过去对学生的评价只注重知识、技能评价,忽略了情感与态度评价,注重结果评价,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有着好多的不合理性。对评价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有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老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公平、公正、合理、科学的评价能树立学生积极正确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关爱全体学生,建立“因材施评”的评价体系,掌握评价的语言艺术,实现教育真、善、美统一。灵活运用各种评价类型,做到评价有度、有利,不轻易伤害学生的自尊,不以成绩论英雄,成绩测验只是学生学习成就评价中的一种,偏重于认知上的测量,对学习成就的评价,也应涵盖与认知有关的态度、兴趣等行为的考查,这样就会使所有学生都感到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感受到评价的公平公正性,减少消极心理,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
        总之,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关心和关爱全体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在评价内容方面,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教师要多鼓励少说教,努力开发学生身上的潜能,这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对教学起到良好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