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简称“新教材”)的执教教师,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翻开这本新教材,第一感觉是舒服而美观。课本版面比原教材大了一倍,新教材板书设计也独具匠心,课文插图画得精美细致,图文并茂,风格活泼,内容的编排也更加清晰明了,给人以视觉的美感享受。而外观只是第一印象,作为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教材的结构体系、文本选择、拼音识字、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教材与现代生活的关系。通过一学期的试教实践,我觉得新教材是“精、活、巧、趣”的好教材,对于新时期小学语文的教与学具有积极而现实的价值。
关键词:“新教材”;精美;巧妙;灵活;童趣
正文:通过一学期的试教实践,我觉得新教材是“精、活、巧、趣”的好教材,对于新时期小学语文的教与学具有积极而现实的价值。
一、精:选文精细到位,凸显儿童意识
1汉语拼音情境图新意十足,故事性强。
部编教材,大树底下,小熊老师在教小刺猬认字母,小刺猬们可聪明啦,一下子就学会了,开始在本子上练写“zcs”。而在一旁的蚕宝宝看见了,也高兴地在桑叶上吐丝。经过对比,不难发现部编教材一改以往教材“单幅、单一”的配图习惯,将情境图整合为一幅完整的画面,故事性很强,展现的场景更有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值得深入研读,拓展教学。同时,“拼音书写”版块更加人性化:四线格的间距变大,空位更多,便于书写;拼音练写由范例到描红,再到自由书写,循序渐进,易于掌握;字母上面标有笔顺指导,将“写”落到实处。
2识字教学配图凸显汉字的趣味性。
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应该努力的避免按部就班、机械的记忆一笔一划,而应努力地揭示从图形到汉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汉字一笔一划的有理与合理。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的插图,处理好“图”与“识字”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识字、学词。如执教《日月水火》一课,我是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一)观察字的原始图形;(二)出示古体汉字;(三)出示楷体汉字;(四)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3课文教学图文并茂,放飞想象。如在《四季》一课中,有嫩绿春草图、夏蛙立荷图、爽秋金穗图、寒冬雪人图;在《小蜗牛》一课中,有早春林荫图、初夏草莓图、金秋蘑菇图、雪冬枯树图等。这些插图精美典雅,每幅图都既有西方油画的光亮质感,又有中国画的幽远意境,带给读者的美感享受是不言而喻的。
二、活:能力方法的渗透,呈现灵动的儿童特质。学习方法的灵活多样、恰当渗透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
1口语交际的设计精彩巧妙。例如,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先提了两个问题:“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快来试一试吧!”然后设置“近距离询问图、捡到橡皮交公图、课堂讲故事图”三个情境。这样的口语设计,对学生进行的学习方法的渗透体现在:一是“提问在先、明确目标”的方法。学习任何东西,都先要明确目标,提出问题,聚焦问题后去研究实施。二是“立足实践、从生活实践中习得真知”的方法。教材用三幅图分别再现了学习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让学生明白说话声音大小是根据生活情境需要来确定的,也就是学习语文就是要立足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三是“注重总结、举一反三”的方法。教材虽然只提供了三幅图,但囊括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境:近距离、小范围交流时声音可以小些,远距离、大范围交流时声音可以大些,声音的大小由场景、距离、交流范围决定,让学生明白在生活情境中要选择适当的音量说话。这个口语交际的设计十分精妙。
2课后练习的设计多维丰富。
24篇课文(包括识字的10课),除了“识字1”《天地人》没有安排课后练习,其他23课,基本都安排1~2题(只有两课安排了3道题)。其中21课安排了朗读课文,9课既要朗读又要背诵,可见朗读好课文是最重要的事,是第一位的;背诵应限于文质兼美的短课文,“见文必背”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新教材对朗读还有多个特定的明确要求,如“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读准字音”“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等。除了朗读背诵,课后还有“读一读”的练习,读词语、短语、语句等。还有其他一些练习,比如猜字、游戏、说话、问答等,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阅读信息的能力。
三、巧:无痕的知识学习,人格引导有曼妙的儿童情怀
可以说,“慢、差、费劲”的学习是学习者被明示一定要记住什么知识后无可奈何地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机械性强化,“无效、费劲”的教育是让教育者知道你在教育他之后的教育。但这本新教材却有意巧妙地规避了这种尴尬,取得了自然、无痕的渗透教育效果。
1知识渗透了然无痕。比如《青蛙写诗》一课,表面上是青蛙在写诗,实际上是在让学生通过诗歌学习标点符号,即逗号、句号、省略号的相关知识。首先表现的是他们的形态。课文先通过小蝌蚪、一串水珠的语言行为,告诉孩子们各个标点符号的形态,用巧妙的方法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次说明的是他们的用法。课文自然无痕地通过青蛙“写”成的诗“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在言语情境中直观地展示了语言符号的用法:逗号表示言语中的停顿,句号表示言语完成后的停顿,省略号表示言语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省略,让孩子在享受读诗的乐趣同时,又学到了语言符号的用法。
2价值引领了然无痕。增强国家意识,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
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母语都在传递着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取向。依托语文课程的育人优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根本目的所在。我们的教材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增强国家意识。因为我们课文传达出来的理念,我们老师传授给学生的思想,都在塑造着孩子们的价值观。而这种传递不能是空的,应该是真实的、自然的、富于情感的,要减少教化。
四、趣:言语,故事阅读等立足童真童趣
新教材童趣盎然,最大的亮点就是切合性:切合孩子的童真童趣,切合孩子的学习心理,切合孩子语文学习的发展轨迹,切合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生活实际。新教材中,重视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做好课内外阅读的链接,关注学生的“语文生活”,在第一单元开设的“快乐阅读吧”里,让学生感受“读书真快乐”,激起阅读的欲望。本册教材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和大人一起读”,起到与学前教育自然融合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谁会飞》《春节童谣》等民间童谣,《小兔乖乖》《剪窗花》等趣味儿歌,《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小猴捞月亮》《拔萝卜》等经典童话故事中,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如果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一起读,走出校门孩子就会模仿、迁移,和家人一起读,和邻居伙伴一起读。在这一起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有了伴读,减轻了阅读压力,也获得了展示与交流的愉悦,这些会促进他们多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乐事。
总之,通过钻研教材及教学实践,可以说丰富了我的教育思维,开阔了我的教学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激发了我教好语文的信心。前行的路上,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相信在不懈的努力下,我的专业成长步伐将迈得更快,执教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