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小学教学阶段,针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更要打好基础,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品格,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找寻具体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过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强调语文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生的语文分数,反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语文知识背后的德育教育。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途径研究。
一、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一再强调师生地位的转变,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小学语文的特点来看,其具备非常强的综合性,这也为德育教育的展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陶行知言:“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尤其是对于年龄教学的小学生而言,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是透过知识去学习品格,去树立三观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认为教师应针对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会涉及到描写家人的文章,如母亲、父亲等。那么在面对此类文章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母亲对主人公的成长都起到了哪些作用?”教师通过此类文章来帮助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找寻课文主旨。而在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后,教师仍要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去联想自己的母亲。很多小学生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母亲,也并不理解自己的母亲,很多时候母亲管教自己,却被学生反感。那么,通过这样一种引导,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反思,从而认识到母亲对自己的爱,学会孝顺母亲,以此来形成正确的品格。
二、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日渐成熟,并不断走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同时利用视频、声音与文字来展开教学。在教学的形式上更丰富,在内容上也更有趣。同时,针对小学语文文章中的内容,小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可能很难进行完整的把握,尤其是一些具有德育意义的文章,学生更是难以找出关键。那么就容易使教育失去了意义,只变成了单纯的语文技巧学习了。
对此,我们认为应该通过多媒体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针对文章中的德育部分进行进一步地讲解,以此来达到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悯农》这篇古诗词教学时,诗中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词的内容在于表达农民播种的不易以及粮食收获的不易,倡导人们节约粮食。那么,针对诗词中的内容,教师便可以实际播放一些农民伯伯播种的视频片段,或是一些影视剧中的片段。当烈日当头,当大雨瓢泼,当蝗虫来袭时,农民伯伯为了保护庄家所作出的努力。这些视频片段比起文字更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共鸣,让学生了解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当学生了解了知识后,教师也要身体力行,鼓励学生进行“光盘活动”,将知识落到实处,践行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文章中的观察角度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相比于其他学科有着更多的可能,其优势在于小学语文所呈现的文章内容比较丰富,德育元素更是数不胜数。对此,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文章入手,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发现潜在的德育教育,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李贽曾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也要进行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常会出现一些关于小动物描写的文章。文章中的用词生动、俏皮。学生们在阅读后都会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那么在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爱护动物、爱护自然的行为。除此之外,一些关于科普类的,红色类的文章,教师都可以进行利用,可借助科普类文章普及学生的科学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而通过红色类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老一辈革命工作者的不易,并将当时的生活和当下的生活相对比,引导学生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学会感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文章中的观察角度等一系列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语文学科的特性与小学生的特性,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好德育教育。以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也培养好学生的品格,树立好学生的三观。
参考文献:
[1] 房文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扬州大学, 2016.
[2] 肖玉霞. 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途径分析[J]. 新课程(小学), 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