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的你走了,正如你悄悄的来 ——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7期   作者:徐微 王欢
[导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过历史的打磨,岁月的洗礼,智慧的凝聚而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代诗词歌赋,民俗民风,传统节日等,而我们的祖先用文字记载了中华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演变成我们今天唾手可得的语文教科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应用范围广。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工具,是我们心与心交流的载体,是我们提高素养的支撑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列入考纲中。使站在讲台上的语文老师不得不思考: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美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针对这个问题,身为教师的我做以下几点认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一、朗读成诵,不知其一也知其二。
        朗读是学习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默默地阅读也许会理解的迅速,但朗读会给你心灵的启迪,有如身临其境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例如,在讲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中,老师就要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雄心壮志。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道出了毛泽东的心声,道出了读者的心境,读后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深深地感受到毛泽东的豪情壮志。在读食指的《相信未来》时,要读出其节奏感和旋律美。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让我们懂得了在困境中怎样好好地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读韩愈的《师说》一文,悟出从师之道,知道无论尊卑贵贱,年龄长幼,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朗读传统经典,让学生感受到渊源流长的民族精神,让学生的智慧得以提升,让学生的性情得以开朗,让学生的素养得以具备。
        二、情境解读,不知其内容,也知其出处。
        古诗词的练习题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做的,原因有三:1.不知诗的内容讲的是什么?2.碰见个别难懂的字词就影响了对下句诗词的理解。3.不知诗词总体的情感如何?对这些问题也是高中教师深思的地方。为此,我认为在讲解过程中,可以把古诗中传统的东西拿出来给学生分享。例如,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庄周的行为。知道的是,庄周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迷恋一只蝴蝶,蝴蝶自由自在地飞,也能感知庄周向往自由。但如果我们告诉学生庄周梦蝶的典故,学生会记忆更深刻,两年后仍知道这个典故出自哪篇文章。讲李白的那首《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时,学生只是知道大致的意思。闲来无事在碧绿的溪水边钓钓鱼,忽然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乘船从太阳旁边经过。浅显的理解并不能让学生读懂诗词。这时就要让学生进入诗歌情境,小风袭来,你坐在水边等待鱼儿上钩。等待时,遇到了一位贤主,让你去帮助他实现他的理想。后来,你同意了,他的理想实现了,你也施展了自己抱负,何乐而不为呢?学生都在自我陶醉,认为自己会在祖国的这片土地上施展拳脚而我会进而告诉学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通过好好学习,才有可能梦想成真。诗歌中的这个人梦想成真了,你知道她是谁吗?无知的脸孔疑虑良久,为了课程进度,我告诉大家,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啊!你们要牢记今天老师说的话。过了几天,我再次证实,这种学习方法的有效率是相当高的,达到了80%。
        利用有效的时间给学生讲述古人的事迹、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中华历史,体会诗词的意蕴,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增加了自身文化底蕴。
三、节日熏陶,不知形式也知意义。


        传统佳节是中华民族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机。课堂教学中也应融入传统节日活动展现的魅力,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每逢佳节,总会有相应的活动形式开展。今年的端午节,我利用周三下午自习课后两节开展了“动手包粽子”活动,活动开展前,先让学生准备鸡蛋、大米、枣、绳、剪刀等需要的食物和工具。开展时,学生兴高采烈融入到活动中来。一边包着粽子,一边上演着屈原的历史话剧,只听话剧中有人问:你知道端午节的别名吗?端午节是讲述哪个历史人物的?端午有哪些习俗?在一问一答中,让学生们知道传统节日的重要性,知道文化传承的意义,知道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学语文。
四、创新教学手段,不知其方向,要明其作用。
        要想将传统文化恰如其分的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就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便是课堂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像一些音频,视频等,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实现感官上的完美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课堂教学中。我通常会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优美的名家朗读,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我选取了经典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同学们看的十分入神,听的津津有味。很多同学甚至跟着音乐唱起了《短歌行》,一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回味无穷,更不用说背下全文了。同学们既加深了对本堂课的印象,更对中国古典名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同学能够畅所欲言,评价曹操 ,评价那段历史,丰富了知识,提升了审美能力。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飞速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必修课,学好这门课程,无疑对提升教师自我素质,引导学生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五、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不知特色,要知内涵。
        在课堂教学之余,可以举办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如:经典诗词表演比赛,古典诗词改编歌曲大赛,毛笔字比赛等。上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努力下,举办了一次学年经典诗词表演比赛。参赛的同学有的辅以音乐渲染气氛;有的现场弹奏:古筝、琵琶、二胡等;有的现场表演:舞蹈、音乐剧等。表演者个个精心装扮,认真准备。在比赛中,会场响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表演的同学乐此不疲,欣赏的同学陶醉其中,会场充满着浓郁的古典气息。给我印象最深的节目是《春江花月夜》,在这个团队中,有弹古筝的、有个体朗诵、有群体朗诵的、还有表演的。无论从创意,服装还是编演,大家都对这个节目赞不绝口。通过举办一次又一次这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加深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促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探索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计划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如课本剧表演,话剧表演等。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家喻户晓的经典名篇,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用新方法,新思路展现出来。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好渗透,单单是开展各项活动、加强诵读、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但毋庸置疑的是,更好的发扬我们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一定是义不容辞的。因为利用传统文化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素材,提高写作水平,陶冶学生性情,帮助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更可以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具备的民族素养。
        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教学,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兰宇平.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闪耀." 新课程(上) 7(2014).
        【2】刘雪来, and 程佳.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教育 46(2016):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