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质量的提升是教师们关注的教学中重点之一,笔者也不例外。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六年级课程为例,谈一谈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六年级课程
阅读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收获多样情感、感知不同地域文化、了解世间冷暖和人性善恶。当下,即便是六年级的阅读教学工作也陷入了教学瓶颈,存在着教学形式和理念落后、学生阅读兴致不足、教学目标缺失等问题。基于此,笔者针对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条改善对策,以期能为教学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实现自主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阅读指的是指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作者进行直接的交谈,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没有了教师的引导和教授,同学们才会有探究和发现的动力,才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阅读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致。
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意识和能力进行自主阅读活动。基于这一事实,笔者改变了以往的讲授活动,尽量为同学们提供自主阅读的环境和机会。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一篇文章时,笔者将自己的教学想法告知了大家,那就是进行一场自主阅读活动,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学习方式,或一个人大声地朗读或者与三五好友一起阅读或者借助课后问题进行精准阅读,总而言之,同学们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听到这一要求后,同学们先是迟疑后是惊喜,然后迫不及待地进入了文本的阅读中。没有了教师的“指手画脚”和“啰啰嗦嗦”,大家反而学习的更好:他们能静下心来进行文本的阅读,没有出现走神或者发呆的现象;能主动圈画出阅读中出现的生字词或者有疑惑的句子,为之后的小组讨论活动提供素材;能边读边思考,加深了对文本的印象,也完成了课后问题的探究……无论大家选择的阅读形式如何,获得的成效如何,笔者都没有过多的干涉,实现了学生的自主阅读。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创建了自主阅读课堂,为同学们提供了自主阅读的空间和时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思考和探究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致,值得教师同仁们借鉴。
二、更新教学手段,增加教学体验
落后的、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阻碍了阅读教学的进步,亟待改善。基于此,笔者紧跟时代潮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旨在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教学体验。同时笔者认为教师对新的教学手段的接纳、应用、筛选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养的一个过程,因此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重视。
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一篇文章时,笔者将阅读和表演进行了融合,除了极少数参与表演的学生之外,其他的学生既要当观众,又要朗读文本,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性,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再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借助信息技术为同学们播放了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同学们在紧张的情节,激昂的音乐中体会到了革命战士为国牺牲的伟大情怀。学到《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内容时,笔者组织了一次“变废为宝”的教学活动,即让学生们搜集家中常见的废弃材料,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发出废弃物品新的价值,将环保意识落实到实处。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引进新的教学手段,或创设表演情境或者借助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或者设计实践活动,总而言之,丰富了课堂形式,给师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教学体验。
三、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才能制定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也能了解在课堂时间内即将学到的知识。基于此,笔者重新审视了教学目标的价值,在研读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如,学习《穷人》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对教材进行一番研读后制定了几条教学目标,如下所示:
(一)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二)阅读文本,感受渔夫夫妇勤劳、善良、朴实的性格特点
(三)通过分析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以及心理描写,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手法
在这些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笔者制定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在教学活动开始后,笔者还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展示在大家的面前,鼓励同学们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度,完成教学活动。在接下来的教学时间内,无论是自主阅读还是开展小组探究活动亦或是师生一齐分析课后练习题,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阅读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出了诸多的努力。
综上,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发现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正的对策:实现自主阅读、更新教学手段、明确教学目标,为教师同仁们提供了借鉴。同时笔者意识到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充满了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整合与之相关的教学因素才有可能成功,因此需要教师们付出超出常人的耐心、恒心和决心,为优化阅读教学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探讨[J].经贸实践,2016(24).
[2]刘克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