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学要根植于学生的心灵,触及学生的灵魂,构建学生健康、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大厦,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文学素养与精神底色。语文教学的土壤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只有将教学引向更广阔的生活,利用学生的生命经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语文学习尽最大的可能联系起来,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会深刻而有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境 语文实践
语文是什么?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蔡明老师的“生态语文”、董旭午老师的“生活语文”都是很精彩的表述。而这却不能概括语文的全部内容。语文教学的原点应该在哪里?语文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在寻访答案的路上且行且思且实践。
我很赞赏特级教师曹勇军老师的论断,他说“语文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故事。”在曹老师的语文课堂里教师与学生演绎着精彩动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里都包孕着教师与学生丰富的生命体验。师生被精彩纷呈的故事感动着、吸引着,也在这些故事里确认自我的存在,语文教学的点不在是围绕考试而展开的考点、讲评、答题套路与策略等等,而悄然变成了学生生活、成长的现场故事,学生在独特而富有美的氛围着聆听着动人的故事、讲述着动人的故事、感悟着动人的故事。课堂融入了师生的情感、审美和生命,课堂最终成了师生获得生命的充实感和幸福感的磁力场。这样的语文教学给学生的是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奠定的是学生健康、向上的生命底色。
我也在曹勇军老师的引领下,带着自己的思考与理解进行了一些具体实践,也有一些收获。以下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基于生活“情境”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一,以“主题”为单元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
我们开展的课前演讲主题有“梦想”、“希望”、“诚信”、“团队”、“文化”、“格局”、“读书”等等。引导学生尽量从现实生活里撷取素材,由现实生发感悟,激活学生思维。采用的主要方式是高一上学期由我提前定下每一周的主题,学生按照学号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方面进行阐述,可以拿着写好的讲稿,也可以脱稿,甚至自由演讲。高一下学期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课前演讲的方法与技巧,我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安排主题,自由发挥,学生的自信、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最终都有一个质的提升。高二又可以将演讲与辩论相结合,根据学情适时安排班级、年级、学部辩论赛,引领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收获成长的喜悦。学生在演讲与辩论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就主动去关注生活、体察生活,思维也就得到了提升。2018年11月,我指导学生参加第三届陕西省中学生中文辩论赛,一路从陕西省各地级市斩关过将,最终夺得冠军,就是得益于学生平时的语文课前演讲实践。
二,开展读书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特别强调整本书阅读,高考也强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全国语文教育专家到一线语文教师,对于整本书阅读有很多理想的提法和好的做法,但至今都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操作范式。我以为,不管是群文阅读还是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推进,根子还在学生。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商讨制订读书的品种、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时间、读书的成果汇报。我们的读书会主要是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大体的做法是高一规定班级共读一本书,高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作品进行分享。我们所选的作品以“经典”为主,辅以一些畅销书。我们借鉴了一些大师的读书方法,如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读书法、“朱子读书法”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胡适读书法、梁启超读书法等,掌握了一些读书的要领。利用我们的阅读课、晚自习以及学生零散时间,基本能保证一学期每个学生读两本书。
我们的读书成果汇报主要有读书分享会、读书笔记展评交流、课前接力读经典作品片段。比如我的学生有分享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学生从作品的人物关系到作品所蕴含的哥伦比亚文明封闭性主题的开掘娓娓道来,提升了分析文本的能力。我们还利用一个月时间共同阅读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然后学生围绕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主题、写法及现实感触从多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引导学生将经典阅读自觉地与个人成长建立关联,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不二法门。
三,指导学生依据课本自主开发课本剧
梁实秋先生在其作品《记粱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到:“任公先生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这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学生坐在下面听老师讲和学生参与到课本内容的表演中去,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去诠释课本中的隐秘的甚至晦涩的言外之旨,那效果也是迥乎不同的。学生开发的课本剧主要有《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孔雀东南飞》、《林黛玉进贾府》、《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窦娥冤》、《雷雨》等等。学生通过自主开发表演的课本剧,明白了要将历史人物还原到其所处的具体时代去品评,感受到了历史人物的胸襟与气度,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家国情怀的内涵,涵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以“问题导向”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充分尊重学生的原初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组织教学最重要的资源。真正的学习是学会发问,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可以利用文章题目巧设问题情境,比如我在教授《记粱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就让学生用压缩句子成分的方法,得出题目的核心是“记演讲”,而“演”又是来修饰“讲”的,引导学生提出了梁任公先生在“讲”什么、是怎么“讲”的,“讲”的效果如何,以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来构建课题教学,教学如行云流水。教师还可巧用文本矛盾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比如我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时,学生自主读完文章之后,引导学生谈阅读感受并提出问题,有学生就抓住了文章中的“我也早觉得有些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与“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之间的矛盾,我就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看课本注释①、细读文本、圈点批注,思考鲁迅到底是“说”还是“不说”,是“写”还是“不写”,学生被刘和珍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再阅读文本时,学生情感也随着鲁迅的爱憎情感而变化。三是妙用学生问题再次生疑,激发学生辩课。我在讲解《诗经·子衿》分析抒情主人公情感时,有学生提出有“幽怨”的情感,针对这个观点,学生展开了多方面的论辩,学生“状极愉快”,思维获得了充分的提升。
有意义的语文教学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是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心理特点的教学场。有意义的语文教学还应从生活中挖掘活生生的语料,展示丰富的语文世界,以多彩的素材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要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构建学生健康、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文学素养与精神底色。语文教学的土壤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只有将教学引向广阔的生活,语文教学才会深刻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曹勇军.语文的表情与眼光[M].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2.
[3]黄艳娟.问题情境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园地,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