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显示,中国胃肠道疾病患者约1.2亿,逐年新增胃癌病人约40万,在全球胃癌患病人数中占42%左右。且胃癌发生率逐渐升高,呈年轻化趋势,这与现代人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极易引起胃炎,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病变,胃炎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两类,在胃镜的门诊检查中,约8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对于胃炎病人而言,尤其是老胃炎病人,都很担心自己最终会不会患上胃癌!那么,胃炎到胃癌的是如何转变的?日常生活、饮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可以阻断这一进程呢?
1、胃炎到胃癌的转变
胃癌通常是由胃粘膜细胞引起的,发病人群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约为2:1。目前,主要认为该症的发生与饮食、工作压力、感染等因素有关。绝大多数的胃癌都是腺癌,由于疾病的早期没有较为特异性的症状,可能存在一些嗳气等表现,与胃溃疡、胃炎等胃部慢性病变症状接近,容易被忽略。胃癌也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一个渐进过程。
1.1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也成为非萎缩性胃炎,作为一个普遍的胃病类型,也是胃癌发生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胃黏膜表现为浅表性炎症病变,属于一种慢性胃炎。但单纯性非萎缩性胃炎,不会增加胃癌的风险,因此临床诊断后无需过多担忧。但对于家族中有胃癌史、胃溃疡等危险因素时,就需要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和根除性治疗。
1.2萎缩性胃炎
这一类型主要表现为胃壁慢性炎症,属于一种多致病因素的疾病以及癌前病变。按照病情程度,可以将萎缩性胃炎分成轻度、中度、重度,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导致肠上皮化生等,胃癌前期病变,其中约有6%的病人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胃癌。因此,有一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转变成为胃癌。一旦被临床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就一定要遵医接受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并定期进行复查。只要治疗得到,养成良好生活、饮食习惯,大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都不会癌变。
1.3肠上皮化生
这类疾病也被称为肠上皮化生,就是正常胃黏膜上皮层被肠型上皮替代,属于一种常见现象,在高龄人群中较为多见。简单来说,各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各司其职,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具有分泌胃酸的功能,为肠道上皮细胞是具有分泌、吸收功能的,在前者受损严重难以修复时,上皮结构出现改变,成为了具备后者功能的上皮层。
根据分化情况,可将肠上皮化生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两种,不完全型化生更接近胃癌。若是单纯肠化生,则不必过于紧张、担忧,坚持每年查1次胃镜,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干预治疗即可。
1.4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根据分化的程度及范围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属于一种良性病变,中度则是一种较为接近胃癌的“临界性病变”,重度则是较为明显的异型化增生,难以与分化型癌在形态上进行区分了。通常认为,在恶性肿瘤发生之前,都会先发生异型增生,较少未经该阶段直接由正常形态恶化的。因此,这不同于单纯的增生或肿瘤增生,重度的异型增生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并且最终会发展成为胃癌。
2、日常生活和饮食注意事项
2.1饮食规律,按时按量
长期性不规律饮食是造成胃黏膜病理反应的重要因素,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胃黏膜机能渐渐衰退,则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营养障碍、慢性胃炎等,增加了胃癌风险。
2.2确保饮食结构合理
(1)多吃新鲜水果,如黄绿色蔬菜等。蔬果中富含大量丰富的维生素,通过补充维生素有利于阻断胃内亚硝胺的合成,进一步达到预防胃癌的作用。
(2)选择低盐饮食。在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中,盐占据了较大的分量,直到现代也有一些人喜欢含盐量较高的饮食。盐分过高的饮食可能对胃黏膜黏液造成破坏,导致黏膜裸露、受损,从而增加了致癌物接触风险。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将每天的盐分摄入量控制在6g左右。
(3)避免使用亚硝胺类食品。作为目前已经明确的一种致癌物质,亚硝胺在食物、化妆品等日常饮食、生活常用物品中都有一定含量,熏制食品中含有大量这种物质,若与酒同食,亚硝胺对人体的危害还会成倍增加。
(4)戒除烟酒。吸烟是胃癌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和吸烟量密切相关,更与抽烟开始的年龄有密切关系。烈性酒可能导致胃黏膜肿胀、充血、分泌量大等,常饮用烈性酒,可能引起增殖性胃炎,病情进展引起萎缩性胃炎,最终癌变恶化。
(5)饮食温度适宜。中国人自古喜好吃热食,但在饮食过烫的情况下,就可能导致食道、胃肠道黏膜被灼伤,而在热刺激的情况下,黏膜就会不断增生,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引起恶变。
(6)不吃隔夜的剩饭、剩菜。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都难免会有剩饭、剩菜,而绿叶蔬菜(如青菜、菠菜等)、绿色豆类(如蚕豆等),若反复回锅处理,则可能引起叶绿素的化学反应,产生一些具有致癌性的物质,给人们的健康安全造成影响。
(7)多吃奶制品。牛奶、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能够帮助胃黏膜上皮细胞修复,胃癌发生率与奶制品消耗量呈负相关性。
(8)冰箱保鲜。冰箱是现代人家庭的必备家具,合理的应用能够确保食物新鲜,缓解食品的霉变进程,减少微生物、霉菌等毒素物质。但需要注意不同蔬果、肉类的保鲜时间。
(9)保持心情愉快。爱生闷气、容易抑郁的人可能因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造成机体生理变化,长此以往,则导致病理改变。因此,保持心情的愉悦、轻松十分重要。此外,还需要尽量避免劳累、承受较大压力,确保睡眠充足,维持心态的平和、积极,学会释放心理压力,也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3、积极接受胃部良性病变治疗
对于胃部良性病变的治疗主要包括:①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的病人患胃癌的风险较普通人高6倍。幽门螺杆菌在胃内会产生氨,并与胃酸中和,这为胃内硝酸盐的转化提供了条件,从而形成了亚硝酸盐,再与食物中二级胺相结合,生成亚硝胺这种致癌性物质。②积极遵医嘱进行癌前病变的治疗: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等病变都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其中10%左右的病人会发展为胃癌,而恶性贫血的病人患癌风险可能较普通人高20多倍。因此,需要对这类胃部良性病变引起重视,积极遵医接受治疗和干预,以预防进展成胃癌。
4、主动、定期筛查
在早期筛查出胃癌的病人,5年生存率在90%左右。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其预后尤为重要。尤其是胃癌的高危人群,更是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高危人群包括:①精神遭受刺激,长期抑郁病人,胃癌家族史;②年龄≥40岁,慢性胃炎病史,有消化不良症状;③胃肠吻合术≥10年,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息肉、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恶性贫血等患者;④喜好高盐饮食和熏制食品,长期酗酒、吸烟,较少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的病人等。
5、小结
不同程度的胃病成了绝大多数现代人生活的“标配”,从最开始的胃炎转变到胃癌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人们应尽可能养成规律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筛查,一定发现病理改变,积极接受治疗,听取医生意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阻止胃癌变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