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7岁,因体检发现左肺上叶占位2周入院。患者既往体健。DR片示:左肺门旁下方可见团块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直径约2.3cm,肺门影不大,纵膈不宽,心影大小形态未见异常,两膈光滑,肋膈角锐利。CT平扫:左肺上叶尖后段见类圆形结节,大小2.3cm×2.2cm×2.1cm,CT增强扫描结节呈不均匀强化。手术行左侧肺上叶切除送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 大体:肺叶切除标本1个,大小20cm×12.5cm×2cm,脏层胸膜表面光滑,距支气管断段1.5cm处肺实质内见一灰白色实性肿物,紧邻支气管壁,与周围界清,表面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色,质韧,最大径2.3cm。镜检:瘤细胞呈长梭形,胞质较丰富,红染,核卵圆形或杆状,呈漩涡状、丛状排列或密集成束,部分区域瘤细胞稀疏,呈星网状,细胞小,梭形或圆形,核染色深。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 Vimentin、S-100及BCL-2,不表达CD117、DOG1、CD34、SMA、EMA及GFAP。
病理诊断:(左肺上叶)神经鞘瘤。
讨论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施万细胞的一种周围神经性肿瘤,是人体中少有的几种具有真正包膜的肿瘤之一。其好发于肢体屈侧、颈部、纵膈、腹膜后、脊神经后根和小脑桥脑角[1],发生于肺内者罕见。1951年 Straus等[2]首先报道1例原发于肺内支气管树的神经鞘瘤,并通过组织培养研究证实,该肿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肺内神经源性肿瘤仅占肺部肿瘤的0.2%。邵江等[3]分析4678例肺部肿瘤,仅发现7例神经鞘瘤,约占0.15%。
肺神经鞘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83岁,中青年较为常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其临床症状常与气道阻塞程度和肿瘤部位大小有关,绝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为体检无意发现。而当肿瘤位于叶支气管附近时,影像学可表现为肺不张或肺炎改变,患者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时病变位于大气道,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大量咳血患者非常少见,目前全球仅报道2例气管内神经鞘瘤伴大量咯血患者[4,5]。本例患者既往体健,无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
肺内神经销瘤是一种罕见的肺良性软组织肿瘤,无明显特异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
该肿瘤有以下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点:肿物切面呈粉红色、白色或黄色,直径通常小于5cm,镜下可见肿瘤标志性特点,即AntoniA区和Antoni B 区交替出现。两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较大,一般来说,肿瘤体积较大时,可含有两种结构,当体积较小时,往往仅表现为Antoni A 区。Antoni A区多由紧密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核常扭曲,胞质界限不清,偶见透明核内空泡。细胞呈束状排列。在高度分化的Atloni A 区,细胞核可呈栅栏状排列,细胞呈漩涡状排列,并可见 Verocay 小体,后者由两排排列整齐的细胞核构成,其间由纤维性细胞胞突分隔开来。有时亦可见到核分裂象,若肿瘤具有神经鞘瘤的典型特征,可以忽略核分裂象。AntoniB区的细胞排列较不规则,且细胞成分较少。在疏松的基质中,梭形或卵圆细胞随机散在分布,同时基质中常常出现微囊结构,纤细的胶原纤维及多少不等的炎细胞浸润。在AntoniB区中可以见到不规则分布的大血管,这也是神经鞘瘤的特征之一。免疫表型:瘤细胞可表达S-100、Vimentin、IV型胶原蛋白和分区蛋白、钙调磷酸酶(CaN)、基膜成分(如层粘连蛋白)、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等,GFAP和CD68偶尔可呈局灶阳性,一般不表达CK、Desmin、NF 和桥粒素。
该瘤的诊断还需要与可发生于肺内的神经纤维瘤、平滑肌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和转移性胃肠间质瘤等瘤鉴别。这些肿瘤多以梭形细胞为主,但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方面各有特点,可资鉴别。
参考文献
[1]Juan R,著. 阿克曼外科病理学[M].回允中,主译. 9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264-2266.
[2]Straus G D,Guckien J L. Schwannoma of the trachcobronchial tree:a case report[J]. Ann Otol Rhin Laryng,1951,60:242-246.
[3]邵江,朱晓华,史景云,等. 肺内神经销瘤七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19(2):221-223.
[4] Onal M,Ernam D,Atikcan S,Memis L. Endobronchial schwannoma with massive hemoptysis[J]. Tuberk Toraks,2009,57(1):89-92.
[5]Chren S R,Chen M H,Ho D M,et al. Massive hemoplysis caused by endobronchial schwannoma in a patient with neurolibromatosis 2[J]. Am J Med Sci,2003,325(5):29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