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了达到保证建筑质量和扩大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多重目的,基于建筑工程的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运而生。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督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不仅可以提升建筑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建筑单位在竞争市场有所成就,还能为稳固我国经济发展有所促进。本文主要就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意义以及改进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建筑工程具有工程量庞大、投资金额巨大涉及人员众多的特性.加之部分建筑企业利益熏心,安全措施偷工减料,这些因素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安全事故的频发。如何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已是摆在施工人员、企业以及国家层面的一大突出问题。
1当前安全监督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在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暴露的问题不在少数,本文主要分析以下突出的几方面问题。
1.1重视不足
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是必然事件,没有规律可循,因此难免会存在侥幸心理。首先,部分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为了获得更客观的经济利益,极有可能缩减安全保障方面的资金,有的甚至直接不投入相关资金。其次,部分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也十分淡薄,认为安全措施是多此一举,觉得自己不会出现安全事故,有时候连最基本的规范佩戴安全帽都做不到。第三,施工现场的监管单位,疲于应付上级监察工作,没有深入一线进行仔细检查,这给安全措施的偷工减料变相的提供了帮助。
1.2相关人员水平有限
安全管理工作是穿插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只有相关人员对专业知识具有充分的掌握,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管理人员需要熟知机械操作、消防安全、工程安全、电气安全等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安全管理队伍中滥竽充数人员的存在。部分管理人员自身对设备的使用原理都不了解,不能全面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那么何谈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监管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
1.3监管力度不大
因为监管人员不到位,这就导致了安全防护措施也只是应付了事,完全无法发挥出安全保护作用。其次,因为安全监管执法力度不够大,相比于安全措施偷工减料的巨大利益而言,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处罚对违规单位而言根本无伤大雅,这就导致部分单位更加肆无忌惮的无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1.4配套制度未跟进
首先,我国在法律层面对安全管理的制约还不够全面。其次,地方政府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管理工作进行严格规范。再次,多数建设单位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上,因而忽略了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的"形同虚设"现象,导致了管理过程缺乏配套管理制度的及时跟进,没有制度的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也就无从谈起。
1.5机械、设备不达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质量不达标的安全设备往往会直接影响其安全效果的发挥。例如,日前曝光的脆皮头盔,这种头盔对农民工的保护作用微乎其微。部分单位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往往在安全设备上做文章。安全装备的以次充好以及安全措施的偷工减料,都是安全施工的头号天敌。没有充足的硬件保障和安全措施提升,那无疑是直接将一线建筑施工人员暴露在危险之中。
2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作用
2.1施工单位层面
施工单位是施工现场质量把控的关键主体,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与施工单位的专业性挂钩。一个施工单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那么不仅会损害其施工利益,更是对其行业口碑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只有注重安全管理的企业才能拥有良好的行业口碑,才能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在建筑行业中有所作为。
2.2建设单位层面
建设单位是项目的出资方和领导者,在项目的立项备案、设计定稿、招标签约、施工以及竣工验收过程中承担着主体责任,对项目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建设单位不注重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那么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对后期的房产售卖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影响企业健康形象的树立。所以建设单位要把握好各个安全影响因素之间的平衡,发挥出导向作用,为工程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2.3社会层面
安全管理的运行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其一举一动都对社会安定具有重要影响。反观当前社会,我国关于施工安全导致的劳动纠纷投诉量与日俱增,安全生产事故处理不到位,极易引发群体信访问题,破坏我国社会的稳定局面。因此注重施工安全不仅是一种个体责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对促进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优化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
3.1提高重视程度
只有多方安全意识的提升,才能将从源头上对安全事故进行有效抑制。第一,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培训。第二,建设单位可以在施工时进行抽查,并将安全措施到位情况与资金拨付进行挂钩,从而提升施工单位对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视。第三,施工人员要注重自身的安全防护,每个施工员都要明白自身生命的价值,要将生命安全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第四,监管单位可以建立行业黑名单,对安全事故频发的单位采取一定的压制措施,给他们的投标设置障碍,直至他们整改完毕。
3.2提升管理人员水平
归根结底安全管理工作还是需要由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实施的,安全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对管理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要从以下三方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第一,在聘用初期进行严格的筛选,注重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考察,通过笔试以及实操等方式全方位考核应聘者的素质。第二,聘用后要进行全面的专业技能岗前培训,提升他们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他们的职业自信。第三,上岗后也要定期进行考核,采取优胜略汰制度,对心浮气躁的管理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惩罚,对优秀的管理人员要及时嘉奖。
3.3管理制度的及时跟进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管理规范化的尚方宝剑。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来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第一,要建立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要详细记录,以便查阅。第二,要建立人员管理制度,对施工员的自身防护措施进行有效记载,促进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第三,要建立管理资金使用台账制度,在每一笔管理资金支付之前,相关部门要进行详细的审核,避免出现资金浪费和不到位现象。第四,健全管理人员聘用制度,争取聘用过程的公开公平,避免任人唯亲现象的产生。以上四方面的多管齐下,必能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3.4加大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要想发挥出监管作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对监管人员的选聘进行严格把关,只有监管人员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才能明白被监管对象错在哪里,提升监管的专业性。第二,加大处罚力度,只有让违规单位切实的感受到资金处罚的"肉痛"之感,才能激发他们的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对监管人员进行考核,促进他们监管作用的积极发挥。
3.5严把机械、设备质量关
良好的安全机械、设备是安全工作落地的关键,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硬件质量。第一,加强机械、设备采购环节的质量把关,避免采购资金的流失。第二,畅通使用反馈机制,施工员作为安全设备的主要使用者,应该及时了解他们的使用感受和建议。第三,采取试用方式,来选用适合实际生产安全要求的设备。
4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建筑安全事故不在少数,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足稳定发展,就需要施工人员、企业以及国家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并不断更新管理方式和理念,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有效优化。
参考文献:
[1] 孙磊.建筑工程建设安全监督与管理策略[J].交通世界,2018(34):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