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的使用寿命不仅取决于设计,而且与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密不可分。混凝土施工质量取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混凝土施工技术涵盖了混凝土拌合物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选取、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养护;混凝土质量管理包括原材料管理、混凝土制备及运输管理、混凝土施工方法管理、养护管理。针对建筑项目混凝土施工,应该对其施工工艺技术和质量管控认真研究,高度重视,自主实施对应的治理工作,要做到科学处理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达到混凝土高效施工的标准。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人们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建筑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对混凝土加大重视。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材料,会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所以,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大重视,能在一定层次上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能力,进而推动建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1混凝土现状典型质量通病分析
1.1混凝土拌合物分层、离析、泌水
分层主要表现为水泥浆上浮、粗细骨料下沉聚集,上浮的水泥浆与下沉的骨料明显分离,其形成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拌合物中含水量过大;离析主要表现为粗细骨料相互分离,其形成主要原因是水泥浆粘结力不足,细骨料不能嵌入粗骨料缝隙中;泌水主要表现为水分直接从骨料中流出来,混凝土保水性不好。混凝土分层和离析主要在运输过程中显现,泌水在混凝土运输、泵送、振捣过程中均可发现。混凝土拌合物质量不达标,混凝土工作性能不好,龄期后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1.2蜂窝麻面
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呈现面积大小分布不均、深度不同的坑点,大体为蜂窝状,所以又被成为蜂窝麻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混凝土质量不合格。②浇筑混凝土时不合理的分层以及振捣不及时或不到位,导致混凝土中的空气未能排除干净。③模板拼缝不严,漏浆。④提前拆模,混凝土水泥浆粘连模板。
1.3构件开裂
混凝土开裂主要有表现为和裂缝,裂纹是由于混凝土失水太快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龟裂裂纹。龟裂裂纹对结构物无影响,在施工中可以不考虑;裂缝宽度超过0.2mm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有贯穿裂缝和非贯穿裂缝。其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有:①塑性收缩引起的:a.混凝土搅拌时用水量太多或中途加水。b.无机胶凝材料中水泥含量过高或水泥标号过高。c.混凝土拌合物中细骨料太多,泥、土块等含量太大。d.原材料中碱或非活性物质含量太大。e.水泥受潮板结,体积安定性不良。f.模板拆除过早未及时养护,混凝土失水过多。②环境温度引起的:混凝土浇筑后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尤其大体积混凝土体表与环境温差影响更大。③水泥前度太高引起水化热过高。④塑性沉降引起的:a.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混凝土分层、离析、泌水导致粗骨料下沉。b.钢筋保护层太薄,骨料沉落,水泥浆在钢筋周围失水形成放射性裂纹。⑤模板支架不稳,地基及支架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引起沉降导致混凝土开裂。⑥混凝土振捣不到位,空洞、气孔太多,混凝土在自重下下沉引起的混凝土开裂。⑦混凝土养护不周到。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2.1施工前准备
在建筑工程领域,良好的施工准备工作是确保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质量进度,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建筑企业应依照标准流程展开对招标企业的考核,对其实际的技术水平、参与竞标的价格、企业的信誉等方面进行考核,选择合适的中标企业。施工方可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在投标数据中将自身掌握的重点施工技术详细列出,特别是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中标率。
在建筑的图纸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结构的不同部位来设计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以及强度。当前,在图纸的设计环节,常出现与真实情况不相符的情况。所以,在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交接图纸的过程中,应完善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当发现问题时,要立即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解决,提高施工质量。
2.2严格选择材料
施工材料无疑是对现浇混凝土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而考虑到当前建材市场的发展情况,应该重视对于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对于材料的存放,应该分类进行,避免出现相互混杂的现象。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由采购部门进行统一采购,并对水泥、砂石等材料的检验工作,保障建筑施工使用的材料统一进行采购。水泥的选择要严格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水泥生产和提供的厂家要有相关水泥品质报告,同时要对水泥进行现场的检验工作。钢筋选择过程中,既要符合建筑的设计诉求,也要对钢筋规格进行明确计算和确定,然后对供应厂家进行择优选取。当施工过程出现材料短缺的问题,应及时和采购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确保所有缺少的建材统一采购,降低施工过程由于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对工程造成的影响。当选材环节结束后,要仔细检查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其能达到施工要求,对材料展开质量测试,当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对混凝土的材料进行科学控制,是保障其质量达标的重要前提,为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3浇筑
在正式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施工人员应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其尺寸,确保尺寸在规定范围内,同时,还要根据钢筋结构特点,进行选择科学合理的浇筑方式。比如:以平面浇筑为例,在此过程应当运用整体式浇筑的方法;以墙体施工浇筑为例,在此过程中则是需要运用分层浇筑法。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当避免接缝或接头问题的产生,并且还要保证混凝土的下落高度,能够合理控制在2m之内,促使混凝土质量不会因为遭受到降落受到影响,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2.4振捣
在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还需要开展振捣操作,只有两者有效衔接,并确保振捣技术的妥善性,才能促使原材料均匀分布,促使混合料内多余的空气能被及时排除,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室效果。在经过细致化的振捣工作后,还要在模板中填充混凝土,避免混凝土出现局部缺失现象。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对振捣的适度性展开分析,避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等现象。如何正确评判振捣工作是否到位,则是需要施工人员观察振捣之后的混凝土,是否存有下沉变慢、没有产生气泡等问题,若是在施工中出现过度振捣,就会引发浆液流失等现象。
2.5养护
养护工作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最终环节,混凝土质量会因为养护方法、养护时间等因素造成影响,目前常见的养护方式是洒水覆盖,促使混凝土结构能够一直保持湿润,进而降低内外部之间的温差,最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防止裂缝现象的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还要注重养护时间,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和使用掺合料的混凝土而言,冬季养护时间应在28d左右,并使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湿和保温,从而确保混凝土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常用材料,不仅属于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更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基于此,文章将以混凝土施工建设现状为依据,提出对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配比管理、过程管理加大控制等方法,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最终提高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胥文昭,江柳铮,王尧,等.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成型质量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4):1257.
[2]邹晓东.分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探究实践[J].智能城市,2019,5(2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