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基建在当代设计实践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黎梦诗
[导读] 改善美丽乡村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是当今的国家层面的重要政策
        摘要:改善美丽乡村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是当今的国家层面的重要政策,规划设计富有活力,现代制造、传统文化传承及美丽宜居的乡村,是乡村基建的重要任务,从而带动农村现代化、特色化,融合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发展传统文化、社区功能化,为地区的发展为美丽中国建筑创造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乡村基建;传统文化;规划设计;古建筑

引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享受的绿色环境也越来越少了,为了实现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乡村振兴共建美丽乡村,研发经济实用型宜居农村住房,同时引进太阳能、绿色建筑技术到新农村建筑中;保护传统聚落的文物古迹、整治村庄村貌,发展绿色村庄至关重要。
一、风貌设计原则
(一)乡村景观风貌
    大多数乡村到目前为止,绿植处于自由生长,垃圾去留自由。在设计中借鉴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改造乡村景观,以提升自然空间视觉感,充分考虑与地方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大众认可的景观风貌,满足当代社会的审美观。
(二)乡村建筑风貌
    乡村综合性与多元性建筑参差在其中,改善美丽乡村,以系统优化的建筑设计方法,提升乡村品质和创造乡村特色,需要在空间、建筑和景观环境上进行多规合一的规划思路。
(三)传统建筑风貌
    乡村建筑都有彰显个性突出的特色,是地道的文化价值核心和魅力的所在,传统建筑修缮及活化,在原有的空间尺度及肌理格局上进行翻新,在建筑材料上使用地方传统的建筑材料,注重传统材料砌筑、工艺上的运用和材料质感、肌理的处理。
二、乡村基建实践分析
(一)项目简述
        项目为广东省中山市的一个古村落——三溪村,是中山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有中山“鼓浪屿”之称,现阶段商业化气息比较浓,但它仍然保留了原有建筑的风貌,是一个典形的古村落,乡村基建的代表作之一。(此项目只参与初步设计,只对后期改造成果浅谈)
        此处的建筑始建于明代中叶,中西结合,历史悠久,建筑特色包括有青砖瓦房、趟栊门、镏金浮雕、石板路,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随着乡村基建的掘起,村里的古建筑改造成有特色的私房餐馆、茶庄、设计工作室等等。引入创意文化成功地引导传统古建筑活化。如图1所示
       
    图示1 三溪村现状图(左)、微改造建筑(中)及景观小品(右)
(二)规划设计原则
        在保护原有建筑资源基础上合理创新,严守古建筑保护红线,协调发展。
        (1)古建筑修缮及活化优先,资源保护原则
        以古建筑承载能力和自然环境改善为前提,优先保护村落内的自然山水和景观敏感区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建筑,维护和优化景观的连续性,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节约使用土地,丰富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文化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传统建筑风貌资源等,继承和发扬地方文化[2]。
        (2)村落区域协调及发展原则
        解决村落区域内的人与资源及配置的空间尺度关系。协调村落周边及村镇所面临的环境保护如地面植被覆盖、耕作等措施,提高土壤抗蚀力。土地利用,村落内分区域布局特色创意区,即能促进特色小店的盘活同时也带动当地旅游景点的发展。普及餐饮、教育产业、文人雅士、健康产业的良性互补,融洽发展的目标。
        (3)合理开发,统筹兼顾的原则
        加强城乡发展规划路线,根据村落的用地分布和特征,确定城乡整体功能设施、空间布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最大化的乡土文化资源,合理规划景点游览路线。
        (4)设计原则
        岭南特色地域性,个性原创性和多彩艺术性。结合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碰撞的方式,院子及地面引用日本“枯山水”的设计手法,结合涂鸦和地域文化传统建筑,在设计中秉承原创及艺术性,以空间、借景、光、色的元素设计手法,表现建筑的精神空间。如图2所示(图片来源于百度)

图2三溪村改造后部分建筑实景
(三)多规合一做好初步设计
        第一、建设规划
        古建古迹保护、修缮相关资料的收集:三溪学校改为展览馆;梁氏宗祠改造为修身学堂;罗氏祠堂改造为社工站并各自配备前广场供人们集散和停留。
        第二、民生规划
        村民文化、健身场所及设施的建设,丰富现有的业余文化生活,改善生活条件。村内道路、巷子等重新铺装,景观绿化标识系统的统一设计和垃圾收集。
周边配套设施停车场,自行车驿站等的完善。给游客畅游三溪村提供优良便利的条件。引进优质物业公司进行物业管理 ,既改善公共卫生条件,保障公共设施的良好运行状态又可提升物业品质。
   第三、设备规划
        给排水消防设施的完善,雨污分流的改造、供电系统的扩容和改造(由于现有设施资料的不齐全,暂不深入调研)。
(四)建筑主体设计定位
        以整治改造为主,在设计上协调整体风格,以古建筑岭南特色风格为基调结合现代特色的钢架玻璃结构,保存乡愁和回忆,运用现存的青砖瓦房、趟栊门、镏金浮雕等元素,在此基础上改造与变革,打造独特的古村落空间形态。
(五)景观设计定位
        建设一个文化小广场。突出开放性、实用性、多功能性特点,与现有村(社区)文化大院有机结合,以文化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集文化创意于一体,打造怀旧的休闲地。道路巷弄铺装改造,保护现有农田和老树,村里老树变身许愿树供游客许愿观赏。在每家每户里种植绿植和花,巷子转折点布置小品及路标,沿巷的围墙上利用涂鸦增加了街巷的风采。
        (六)古村落乡村基建结果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工程已落成,部分设计有些改动。三溪村的建筑微改造,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乡村面貌,特别是在景观与建筑微改造的相结合中,取而代之的是空间的变化,为该地区的创新平台更具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充满魅力的特色小古镇。
结束语:在规划乡村基建工作时,必须要全面了解村落里的古建筑的各个结构体系及历史文化的节点,保护历史建筑,在不破坏建筑原貌的同时进行微设计。因此在规划前需要考察建筑是否需要修缮和空间设计,选择最为合理的规划方案和设计方法,在提高乡村村貌的同时尽量保留建筑的文化价值,结合景观设计打造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仲继寿、张磊 《阳光与美丽乡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06.01.
[2]文韬《大美小镇: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微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