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高校综合楼共享空间以及造型设计方法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7期   作者:王建辉
[导读] 如今随着招生人数的增长,各地方高校都呈现出校区扩建的趋势。
        摘  要:如今随着招生人数的增长,各地方高校都呈现出校区扩建的趋势。而在高校扩张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综合楼的建立。但是一些综合楼的设计缺乏学院自身的特性与创造性,而只是为了迎合校园的总体设计与风格。特别是这几年来高校建设迈入了一个追求高质量的新阶段,学院的综合楼建设也应该进一步提高其质量。具有高质量与独特性的综合楼有利于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构建出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校园场所。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高校学院综合楼共享空间与造型设计手法,希望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学院综合楼;共享空间;造型设计
前  言
        过去几年来高校经历了一个大规模扩建的阶段,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可供遵循的设计规定。因此在学院综合楼建设过程中只能利用一般的民用建设标准作为参考,比如说有借鉴中小学或者是政府大楼的设计规范,而实际上学院综合楼和其他的建筑是不一样的,不管是在总体布局还是功能上都有巨大不同。特别是要求留出一定的公共空间能够为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提供机会,促进学术的发展。所以学院综合楼的共享空间在进行学校扩建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能够为有关综合楼建设提供建议。
1 相关概念的概述
(1)高校学院综合楼建筑
        “高校学院综合楼”一般是指特定一个或者是几个学院进行教学、办公与学习互动工作的场所。
(2)高校学院综合楼共享空间
        高校教学楼共享空间就是指可以使老师和学生开展学习互动活动的公共空间,一般特指室内的公共空间。
(3)高校学院综合楼造型设计
        高校教学楼造型设计指的是设计方式以及策略,例如楼体的设计方式、楼梯的多样化策略和楼栋的表面组织方法。
2 高校学院综合楼共享空间设计
        共享空间在不同的建筑中都广泛存在,也是建筑规划中一种不可获取的空间类型,起着重要的作用。共享空间的目的是给人们互动、休闲、学习提供场地。在日常生活中在建筑中我们看到的共享空间往往是以宽阔的门厅、敞亮的中庭的形式存在,它们与其他空间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建筑。
2.1共享空间类型
        学校综合楼中的共享空间也就是学生进行休闲、互动的公共场地。共享空间按照其不同的位置与功能,一般能够归中庭式、门厅式、交通空间式、外侧式、走廊拓展式、综合组合式六种类型。中庭式是高校中应用最广泛的,这种类型的共享空间既是楼栋内的主要公共活动区域,也能够综合协调内部的其他功能空间,起到视觉中心的效果。第二种类型的共享空间出了能够疏散人流之外,同时也为师生的休闲、学习互动提供场所。第三种类型存在两种情况,一个是共享空间与竖向交通空间进行结合,最终构造出拾级而上的共享空间群;另一个是楼梯整个处于中厅或者其他空间,产生开放式楼梯式的共享空间。第四种类型的共享空间也就是依附楼梯外墙来建设共享空间,通常是作为功能房间群的附属区域而构建,也有依附于中庭空间而进行构建的情况。第五种类型也就是充分利用走道空间,对走道拓宽,从而建构出能够互动交流的场所。这种类型比较容易建立,而且服务对象广泛,还能够为其余的功能空间提供帮助。最后一种类型也就是上述两种以上的空间形成的集合体,可以利用不同空间类型的优点,进而产生多样化层次的空间效果。
2.2共享空间设计方法
2.2.1功能体块组合
        功能体块组合是学院综合楼组合的一种方法,借助多样的建筑功能体块实现。不同功能空间的连接区域能够作为公共空间,为师生疏散或者是休息互动提供场所。这一设计形式主要出现在会议厅和教学区的结合、与办公区的结合。
2.2.2垂直交通体块介入
        垂直交通体块介入是共享空间构造的另一种形式,借助垂直交通体块来实现。垂直交通体块包括高层交通体块与多层交通体块两种类型。
2.2.3建筑形体折叠
        共享空间的边界规划对最终空间运用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而建筑形体折叠是进行边界规划时的一种有用方式,可以拓宽共享空间。

对建筑形体进行折叠,从而增强和改善共享空间的质量。
3 高校学院综合楼造型设计方法
        建筑造型作为综合楼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设计过程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场地条件处理、形体处理、表皮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三个阶段不能打乱顺序,并且三个阶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任意一个阶段中都要考虑到另外两个阶段的进行,并且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和内容,学院综合楼的造型设计与学校环境和建筑规划风格密切相关。
3.1场地条件处理
        在最开始对高校学院综合楼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把场地环境以及其他条件都考虑进去,综合不同的因素最终从整体出发制定建筑的设计方案。场地条件可以分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部分,客观条件有场地面积以及形式、场地上的要素等,主观条件有学校的氛围,不管是主观条件还是客观条件都会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从场地面积来看,场地面积越大,建筑体量越宽阔。所以根据场地面积大小,有紧凑型与开阔型两种建筑。从场地要素来看,在综合楼建造的时候离不开校园内的一些场地要素,比如说古建筑、草坪等。那么在进行设计时就需要把这些要素考虑进去,将这些要素与建筑相融合。学校氛围对建筑设计有着最重要的指导作用,每一个高校的氛围都有所区别。那么在不同高校进行综合楼设计时,最终都要使建筑与学校的总体氛围相符合,从而使构造出协调一致的空间环境。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最先需要考虑的一点是“围合”,根据不同环境,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围合方式。而学校综合楼通常采用两种围合方式,包括和场地四周的建筑围合以及建筑本身形体围合。建筑入口是设计中要重点考虑的设计点,其位置和方式由不同的场地环境和设计意图决定。高校学院综合楼处在校园内部,其入口的设计位置主要是由场地人流方向来决定,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3.2形体处理
3.2.1含报告厅的建筑形体设计
        报告厅是综合楼中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建筑造型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会被作为设计的核心,围绕报告厅进行建筑的设计。报告厅一般和教学办公区呈现出分离与混合两种形态,根据这两种不同形态,建筑设计的方法也有所区别。
3.2.2形体的丰富化设计
        形体的丰富化设计是指高校学院综合楼经过功能和场地的分析后,基本的建筑体块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体块穿插、局部削减、局部旋转和整体折叠的方法进行丰富化处理,达到理想的造型效果。
3.3表皮选择
3.3.1简单表皮处理
        简单表皮处理就是在确定形体的基础上,对建筑体块开展简易的表皮包裹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开窗方法贯彻整个设计过程,而且完善窗洞形式。另外一种是对每一种体块使用不同的表皮处理,这样不仅能够使建筑呈现出多样化,而且还能够加强不同体块间的联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常会同时使用两种方法。
3.3.2一体化表皮
        一体化表皮也就是建设设计过程只使用一种表皮,运用这一表皮来包裹建筑。均质表皮能够用于建筑的深入设计过程,因为均质表皮有着相同的纹理,可以维持建筑形体的完整性。均质表皮的使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表皮纹理,表皮纹理有如玻璃半光滑的表皮,也存在其他材质的。表皮经常被误解为只是建筑所披上的外衣,但是表皮自身的特点实际上会影响到建筑的功能以及运用性能。在综合楼建设过程中,使用均值表皮能够建设出有着创新型又独特性的建筑,从而给学校提供活力。
3.3.3多种表皮拼贴
        表皮拼贴注重多种表皮之间的纹理和材质对比,设计的重点在于不同纹理对比而形成的视觉效果。表皮拼贴的方式有多种,包括相同规格的表皮单元随机拼贴,不同规格的表皮进行片式组合。高校学院综合楼的表皮设计要考虑到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例如表皮上的窗洞处理要满足教室的采光要求。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综合楼设计过程中,共享空间与造型是两个关键部分。在对此类建筑进行设计时,要以学院的老师与学生为出发点,制定方案时一定要明确这类建筑的特定和功能。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共享空间与造型因素,从总体出发构建出具有创造性又实用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孙硕.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D]. 北京交通大学,2017.
[2]赵勇.高校教学综合体设计与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