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7期   作者:张元分
[导读]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有效结合起来,高校在进行是水文与
        摘 要: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有效结合起来,高校在进行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平台,由此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但当前我国的许多高校在进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实践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学生的专业能力难以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从而导致学生在后续的就业中存在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现象。因而本文主要基于当前我国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策略的探讨,以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综合素质更高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应用型人才;专业设置
        1 引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更加强调运用性,其需要学生将水文与水资源的生产、建设以及服务有效起来,以此更好地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整体质量水平。高校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际上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的灵活性,进而为社会发展提供综合能力更强的复合型人才。
        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由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细节操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有所倚重,但在当下的许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课程中,许多教师为了更高效率地完成课程计划,而选择进行纯理论的学习,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难以对其中的要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其往往包括了水文解决工艺技术、优化策略以及技术等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知识点,而由于我国许多高校有限的教学资源,难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由此造成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现象。本科生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难以对现实中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致使在后续的水文环境建设操作过程中出现技能水平低下的现象,难以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而这也是当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建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设置上与实际的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将出现就业率较低的现象。
        3 培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优化路径
        3.1?明确市场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当前的许多高校教育体制中主要是以固定的教学模式为主,对学生开展理论教育,而没能根据市场发展的环境以及人才需求进行技能教学,由此将导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适应岗位的实际需要。因而在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市场发展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化的能力培训,使得学生的处理能力得到提升。在目标的制定上,首要的工作是进行市场需求的调研,围绕行业的岗位能力需要进行专业化的教学指导,同时在人才实践培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其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运用,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们结合生实际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课程知识展开更深层次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
        3.2 课程体系建设与实际工作能力的结合
        对课程体系进行建设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当前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演进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建立顺应国际发展潮流的课程体系,进而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运用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的重要基础保障,在实际的课程体系建立上需要将人文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有效结合起来,进而从整体实现专业系统性的提高。其次,还需要加大对实验实训建设力度的投入,以此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保障。比如水质分析实验室“3S”技术应用实验室以及兼具监测控制、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系统、数字流程等多功能实验室,以此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如图1 所示:

图1 学生做实验
        3.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现代社会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因而在进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在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额外的知识教育,以此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此达到扎实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多领域的专业融合的目的。对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拓宽:
        第一,需要增设相关通用性课程。由于在现代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强化其中专业知识的细分化以及偏向化,使得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知识面狭隘的现象。因而为了更好地提高专业课程的通用性,就需要增设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等新兴学科的相关课程,以此更好地让学生加深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认知,实现对环保、高科技的认知能力上的提升。
        第二,高校需要与现代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此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实践平台。作为高校需要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指导和管理机构,以此更好地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能够对校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高效地解决。校企合作的重要目的就在于提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此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快速地与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有效接轨,校企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结合校方的人才培养需求,同时还要兼顾企业的发展需求,以此更好地拓宽学生认知的知识面。如图2 所示:
     
  图2 企业人员课外实践指导学生
       
        4 结语
        总而言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对课程教学实践性要求较高,因而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就需要设立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进而为社会提供综合素质能力更高的专业性人才。水文工作实质上主要是以解决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为主,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需要对其中的解决方法进行深入理解实践,才能让在学生在就业中快速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守国,蒋晓辉. 培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思考[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81-82.
        [2]宋松柏,康艳. 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17,20(03):68-73.
        [3]莫淑红,宋孝玉,黄领梅. 新形势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探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7(05):6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