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经济形式背景下,中国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工程量的扩大导致了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加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导致出现了地质灾害频发的现象。地质灾害频发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还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容易影响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阻碍建设幸福安定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工程施工;影响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
为了完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深入探究地质灾害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因素,下述将从3个方面,开展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的详细研究[2]。其一,认真核算施工设计图纸与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图纸是工程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提高施工质量的灵魂,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结合地质调查区域灾害发生现状,搭建空间三维坐标轴,整合地质环境现状,合理安排有关工作人员在施工中的工作,设计规范的质量控制目标,为工程的开展打下基础,以此达到工程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选择与工程开展匹配的现场施工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的养护工作。施工质量控制与设备的规范化使用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必然联系,以此在施工设备选择中应从多个角度考虑,包括设备的综合使用性能、单位时间内设备的工作效率、设备后期维修成本等。整合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方式,调整工程开展方向。其三,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为了提高工程的质量,应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供应商,以提高工程各行材料质量的方式,控制整体工程质量控制,以此实现对地质灾害质量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的研究。
2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控制施工质量的措施
2.1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铁矿资源开采完毕后矿区将会被废弃,而残存的铁矿资源将会给附近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拓展以及矿区开采数量的增加,废弃矿井越来越多,同时,生态环境污染也将越发严重,此现象的出现将给区域内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严重影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虽说基于上述问题我国已经针对性地采取了防治措施,希望规避铁矿开采“后遗症”,但是,各类地质灾害仍频频发生,不仅如此,大部分防治措施均未能针对环境破坏问题给以相应的建议,因此,有必要弥补防治方案中的漏洞,运用系统化的防治方案,重点解决废弃矿井问题,做好铁矿开采后的回填以及环境恢复等工作,或对废弃矿井实施二次开发与再利用,通过此方式,加快周边生态环境的恢复进度,减少给附近居民生活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2制定完善的防治方案
铁矿资源开采工作的落实,需要做好开采方案的协调,通过有效的铁矿管理,规避各类地质灾害,不仅可以提升铁矿开采效率,同时也可为开采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此外,铁矿开采企业在实施铁矿资源开采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传统的开采理念加以更新,提高对于地质灾害预防方面的重视,加大环保力度,后再以科学的铁矿管理方案,将地质灾害扼杀在襁褓中,避免因地质灾害而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以及严重的人员伤亡。铁矿开采企业有必要重点关注铁矿管理工作的落实,制定健全的灾害防治方案,首先明确灾害防治思路,而后确定铁矿开采环节如何落实管理工作,从多个环节入手,减少人员伤亡,并降低经济损失,为铁矿开采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并产生更高的社会效益。最后,则要将制度落到实处,铁矿开采管理人员以及开采人员均应明确制度要求,发现问题后将应急预案予以落实,为周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灾害的预防奠定坚实基础。
2.3完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监督体系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体系,就一定要现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结果评估程序,并在每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结束后进行严格的质量审查以及效果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不仅可以对相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还能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对于相关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及缺点进行及时总结,以便在下一次工程中做到更好。
第二,设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派遣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只有拥有专业的施工过程监督管理人员的存在,相关施工操作人员才能更加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
2.4加大宣传,普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升防范意识
应加强宣传和普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知识,全面实现工作人员防范灾害意识的提升,同时,掌握相应的预防方法与遇险撤离等知识,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小灾害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同时,还应全面提升矿山开采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要增强矿山开发过程中全民防灾减灾的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确实落实矿山地质灾害预防、避险以及抢险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3不同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3.1采空区塌陷的防治措施
采空区塌陷的防治措施包括:(1)运用充填复垦法进行治理,这也是矿区采空区塌陷中一种极为常见的治理措施;(2)运用崩落法进行治理,其主要是应用深孔爆破法把空区围岩崩落以填充采空区;(3)运用支撑法进行治理,应用矿柱以及支架等对采空区进行支撑,以避免出现危险变形问题;(4)运用封闭法进行治理,对一些不会对主矿体开采及主矿道的小采空区进行封闭处理。
3.2岩爆的防治措施
针对这种问题,通常应用预测预报的方法进行防治工作,包括钻屑法、发球物理法、水分法、统计法以及地震波预测法等。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洞轴线与洞室断面形状;(2)在施工阶段应用超前应力解除法、喷水或钻孔注水促进周围岩石软化、减少暴露时间与面积等处理等措施。同时,还应科学合理地选择围岩支护加固措施,如有必要,可采取超前支护措施予以处理。
3.3滑坡的防治措施
对于滑坡,可以采用支挡和锚固等方法加固边坡,另外,还应尽可能地使边坡高度降低,通过放缓坡脚以及削坡减载等方式使边坡岩土体内的应力平衡。
3.4 崩塌的防治措施
对于风化破碎面积较大以及软质结构面的区域,应采用适当减小开挖边坡台阶高度或减缓边坡的方法使其自身重量减小。对于常发生滚石现象的地段,应设立安全警戒标志,与此同时,在坡脚还应放置拦截构筑物,从而拦截住滚石和渣土等。进行爆破作业时,应结合边坡预裂爆破、逐孔降震控制爆破技术等措施展开作业。
3.5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
对于一些较为危险的煤层,应均匀布置钻孔,与此同时,还应预先抽放一段时间的瓦斯,以达到降低瓦斯压力及含量的目的,保证铁矿开采的安全性。对于在工作面前一段距离的煤体内部,应超前钻探大口径钻孔,以使煤层内的瓦斯得到提前释放。还应采用引排、抽放以及封堵等方法使剩余瓦斯得以有效处理。此外,还应强化煤层顶板以及地应力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并强化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和教育,进而避免由于煤与瓦斯突出而造成安全事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离不开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到,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背景,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开展。借此做到为工程质量建设负责的同时,为工程运维工作负责,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负责。
参考文献
[1]徐惠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9(10):179-180.
[2]傅清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质量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1):141.
[3]田安家.分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西部资源,2019(05):83-84.
[4]廖志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优化地质环境[J].区域治理,2019(28):54-56.
[5]卢雪.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0):50+52.